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7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八五六年九月爆发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场内讧中,数万名太平军战士惨遭杀害;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相继殒命;翼王石达开亦负气拥众出走。从此,太平天国革命由高潮走向低潮,由兴盛走向衰败,直到天京陷落,元气始终没有恢复过来。对这场浩劫,谁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呢?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韦昌辉是天京事变的罪魁祸首,秦日纲在内讧中也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行。基于这一认识,史学界在否定韦昌辉的同时,几乎也毫无例外地对秦日纲予以否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一) 《兰陵王》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假面舞乐,它起源于北齐,盛行于唐代,唐以后逐渐湮没。但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如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古老的舞乐《兰陵王》。对于日本《兰陵王》的渊源,中日两国学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它源于中国,另一种认为它源于印度。解放前,傅芸子先生曾发表《舞乐<兰陵王>考》,他根据历史上的文献记载,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论证日本的《兰陵王》确系从中国传入。文中还详细介绍了日本舞乐《兰陵王》的装束、乐曲和舞容,以及日本学者对其来源的各种意见,对研究《兰陵王》颇具参考价值。但傅文的论证亦有不够严密的地方。五十年代,任半塘先生撰写了巨著《唐戏弄》,他在书中专辟《兰陵王》一节,以洋洋万言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贵州工矿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贵州近代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抗战前贵州所产工业品仅20余种,稍具规模者只有印刷、纺织、造纸、酿酒、制革、玻璃制造等产业,不仅规模小,资金少,而且多属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很低。1936年全省只有13家较大的工厂,其中7家在贵阳,资金最多的为文通书局,只10万元,雇1180名,资金最少的是协兴织布厂,仅有4千元,雇工24名,其余5家资本均在5千至8千元之间;除文通书局、文华印书局是机器生产外,其余皆为手工业生产。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争导致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使贵州工业落后的状…  相似文献   
14.
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作为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面具在历史上被广泛运用于狩猎、战争、祭祀、丧葬、舞蹈、戏剧……;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以及雕刻、绘画、舞蹈、戏剧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面具流传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民族的面具相比较,中国面具品类繁多,造型生动,形制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毫不夸张地说,它在世界面具家族中名列前茅,占据着显赫的地位。中国面具文化的发展,大体可分…  相似文献   
15.
贵州傩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傩文化研究是我国新时期学术界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它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便由一门冷僻的学科一变而为倍受世人关注的“显学”。据不完全统计,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全国公开出版、发表的有关傩文化(包括面具文化)的专著、编著、画册不下100部,论文超过了2000篇,1990年、1991年、1992年、1994年,还分别在山西临汾、湖南吉首、广西南宁、云南澄江召开了4次大型的傩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至于内部出版、发表的傩文化论著,以及各省区市召开的小型傩戏傩文化学术研讨会,更是不可胜数。日、韩、法、英、美等国的学者,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6.
在高寒僻远的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区板底乡裸戛村,世代流传着一种原始古朴的戏剧——“撮泰吉”。1987年11月,贵州省民委和贵州民族学院联合在京举办“贵州省民族民间摊戏面具展览”,展览会上放映了“撮泰吉”的录相资料,曹禺、钟敬文、王朝闻、吕骥、冯其庸、吴晓邦、曲六乙等专家看了录相,对其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它是中国戏剧珍贵的“活化石”。为了把彝族人民这一古老的艺术遗产介绍给广大读者,笔者特撰写此文,并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7.
神秘而原始的彝族傩戏变人戏(彝语叫“撮泰吉”,也有译作“撮衬姐”或“撮特几”的),象一株绚丽多姿的杜鹃,在乌蒙高原默默开放了千百个春秋,至今仍然流传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区板底乡裸戛村。1985年春,杨光勋、段洪翔同志首先撰文对它作了介绍,讯息传开,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1987年11月,贵州省民委和贵州民族学院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贵州省民族民间傩戏面具展览”,展览期间放映了变人戏的录相资料。曹禺、钟敬文、王朝闻、吕骥、冯其庸、吴晓邦、曲六  相似文献   
18.
19.
一八五四年二月,曾国藩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建成了地主勇练湘军。二十五日,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随即进驻岳州,从此开始了与太平军长达十年的殊死搏斗。湘军建立之初,只有水师、陆师各五千人,加上夫役、员弁等也不过一万七千余人。而此时太平军不仅拥有数十万久经征战的精锐之师,而且在西征战场上所向披靡,连克安庆、九江、庐州、汉口、汉阳等重镇,其力量正处于颠蜂状态。按照双方的力量对比,太平军完全有力量把湘军摧毁于草创之际。但事实上恰恰相反,湘军虽多次濒临覆灭的边缘,但却一次次地从  相似文献   
20.
脸谱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脸谱和面具一样,都是用以改变人的形貌的化装手段和文化符号。所不同者,面具系用铜、木、皮、泥等材料制作,属雕塑性化装,而脸谱系用颜料直接在脸上勾绘,属绘画性化装;故有的研究者又把脸谱称为“软性面具”。脸谱可分为戏剧脸谱和社火脸谱两大类,而戏剧脸谱又可根据不同的剧种,分为京剧脸谱、川剧脸谱、滇剧脸谱、祁剧脸谱、汉剧脸谱、闽剧脸谱、豫剧脸谱、粤剧脸谱、秦腔脸谱等等。社火脸谱与戏剧脸谱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下面分而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