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7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一八六九年,托尔斯泰经过七年的紧张劳动,完成了洋洋一百多万字的巨著《战争与和平》。这部被高尔基誉为“十九世纪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一出版,就震动了俄罗斯文坛。一八七九年,法译本《战争与和平》问世后,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莫泊桑相继撰文,高度评价《战争与和平》及其作者,托尔斯泰因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并跻身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和巴尔扎克的行列。一九三九年,肖洛霍夫耗费了大约八年的心血,完成了另一部巨著《静静的顿问》。这部小说在苏联国内外所引起的轰动,与当年《战争与和平》所引起的轰动颇为相似。一九二八年,《静静的顿河》第一、二部刚一发表,就博得了高尔基、绥拉菲摩维奇等人的交口赞誉。接着,《静静的顿河》被译成十几个国家的文字出版,一股“肖洛霍夫热”风靡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22.
五十年前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进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自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彻底地走上了布尔什维克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3.
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的文化现象,我国古代文献将其称为□头、假面、套头和大面,民间则称之为脸子、面壳和鬼脸等。作为一种人类美学意识凝固而成的物化形态和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面具被广泛运用于狩猎、战争、巫术、祭祀、丧葬、乐舞、戏剧、镇宅、装饰和各种民俗活动。我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面具品类最丰富、面具流传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面具相较,我国的面具在形制、质地、造型、功用、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本文对面具的界定和分类,主要系针对中国面具而言,未必完全适用于…  相似文献   
24.
在我国古代,不少文学家都长于绘画。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早已脍炙人口,苏轼亦以善画枯木竹石闻名于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但是一个堪与但丁、莎士比亚、哥德、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并驾齐驱的文学巨匠,而且也是一个擅长丹青,精于鉴赏,并在绘画理论上有所创新的杰出画家。  相似文献   
25.
试论傩堂戏与宗教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堂戏又叫傩戏、傩坛戏和傩愿戏,主要流传于湘西和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苗族、汉族、仡佬族和侗族中,在四川、安徽等省亦有流传。傩堂戏渊源于古代驱鬼逐疫的傩祭活动,还在胚胎期间,它即受到宗教的哺育,及至从傩祭中蜕变出来,仍与宗教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宗教的附庸和载体,傩堂戏既依附于宗教,又为宗教服务,离开了宗教,傩堂戏也就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6.
《战争与和平》和《红楼梦》,这两部雄踞于俄国和中国小说颠峰的巨著,从表面看似乎毫无共同之点:题材上,前者描绘的是俄国人民抗击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后者描绘的是封建贵族家庭的没落和衰败;风格上,前者犹如奔腾的江河,雄浑壮阔,波涛汹涌,充满了阳刚之美,后者好比舒卷的云霞,清新自然,绮丽多彩,更多地具有阴柔之美……但是,如果透过这些表层现象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不难发现二者在故事结构、心理描写等方面颇多相似之处。对于《战争与和平》和《红楼梦》在故事结构和心理描写方面的异同,已经有人作过论述,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这两部巨著进行比较。是耶非耶?读者鉴之。  相似文献   
27.
木偶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性的艺术。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证实:早在一两千年以前甚至更早,印度、埃及、希腊便已盛行用木偶扮演木偶戏。 中国是木偶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的木偶最早并非用于演剧,而是用于丧葬,它的前身是俑。商周时期,奴隶主死后常用奴隶殉葬,以供其在冥间役使,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三具带手械的奴隶陶俑,这是已知最早的俑的实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劳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加之奴隶的反抗斗争,用活人殉葬的野蛮习俗遂被废止,而代之以草、木、土制作的俑。早期的俑都十分简陋,只略具人形而已,后来俑的制作日益精致,并从中发展出一种可以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