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9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31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83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1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报网互动进行定量的内容分析,力求探讨报网互动中网络媒体的媒介呈现情况,受众参与程度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为报网互动提供深入发展的实证分析数据与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会议报道几经改革,但传播效果仍不尽人意。抛开新闻体制等宏观方面的阻碍不谈,对话精神的缺失可以看作是会议报道最大的瓶颈。本文从会议报道的现状出发,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了会议报道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立足对话精神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3.
新词是社会活动的脉搏,敏感地反映着社会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和新思维。中文新词的英译能及时、准确地向国际社会传播和介绍中国的发展现状。本文拟从传播学入手,辩证地探讨中文新词英译,分析翻译过程中可能影响翻译传播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我国民族新闻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新闻学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事业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许多专家学者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史、少数民族新闻理论研究、少数民族新闻应用研究、少数民族受众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新闻学领域进行了研究,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并显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5.
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载体,但是传统的电视、电影等视听媒体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教育教学方面,视听媒体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在实现教育教学手段最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视听媒体的优势,要注意其应用的形式,组合运用各种技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达到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对外宣传我省科技形象和实力的过程中,竭力希望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而要真正让世界听进我们的声音,则还需要就科技外宣策略加强思考和努力。翻译作为对外宣传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要让译文话语及其呈现方式对国际受众真正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让世界正确理解中国。该文围绕福建对外科技宣传翻译的真实案例,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和失误,提出译者要具备充分的受众意识,用国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福建科技成果和政策,助推福建省在对外科技宣传时发好声,让国外受众充分听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7.
"使用与满足"理论近年在我国电视节目的受众研究中被众多学者关注并运用,笔者在总结前人理论使用的经验和概括归纳中,采用访谈的田野研究方式,定性深入探析不同性别、年龄的受众在我国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的"使用与满足"心理情况和背景原因。  相似文献   
108.
众所周知,受众是电视新闻的服务对象,他们不仅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节目的质量检验者。深入受众群体中,收集、研究他们的收看需求,是电视新闻编辑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基于受众需求实现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移动设备的情感空间如何影响数字策略?这是每个品牌都应考虑的问题。KPCB发布的一份报告解读了用户与智能手机之间“亲密互动”时所产生的相关感受,联结、兴奋、好奇和高效等感受列于首位。你的移动平台不应仅仅让用户参与其中,更应特别针对这几种情感,并努力加强它们。  相似文献   
110.
司法裁决可接受性理论的提出,主要是充分采纳受众的意见,以在主体间达成基本的司法共识。这符合司法价值取向的实践属性依归。然而,此理论在我国司法行政化语境下遭遇诸多困境,形式上表现为要承受盲从民意或社会效果审判带来的问题批判,实质要害在于此理论是为法外异质因素转化为法内裁决标准提供正当化依据,背离法治论者恪守的“以法律为准绳”理念。采取论辩程序的理性规制与重建司法裁决依据的标准等两种具体优化方案,能够有效地消解理论困境带来的裁决弹性化与不确定性,从而建构出满足受众应对可能生活需要的可接受性裁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