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新探与界说:中国山水诗朱德发中国是个诗国,更是个山水诗大国,历代诗论付山水诗都有界定,尤其现代曾一度出现“山水诗讨论热”,众说纷纭,至今未取得共识。这是合乎学术发展现律的,也说明山水诗内涵外延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既然山水诗是个历史的概念、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2.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是胡适于1918年提出的建设中国新文学的“唯一宗旨”观,但近百年学术研究尚未以科学的思维对其丰盈内涵作出详解.本文试图对胡氏新文学建设的宗旨观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予以新探.“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是胡适对其“枝叶”文学主张的化零为整的概括.国语文学与白话文学在胡氏表述中是同义语,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而要理解国语文学的内涵,必须弄清白话、国语、方言这三个关键词的趋同性与差异性.胡适对建设何种形态新文学作了这样的理性设计,即分为“工具”、“方法”、“创造”相互关联的三个逻辑步骤,只是对“工具”(白话为利器)、“方法”(具体技艺)作了详解,而“创造”则从略了;至于“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之间的辩证关系,胡适着重强调了后者.这样的“唯一宗旨”观,实际上成了国语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并驾驰驱的理论旗帜和实践纲领.本文对其新探,发掘出不少新思想、新见解及其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03.
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向人本型转换的探索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伊始至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逐步突破政治理论框架和政治化写作规范,经过艰难的探索,终于使政治型文学史书写向人本型文学史书写转换;而这个转型过程则呈现出"过渡"、"尝试"、"拓展"三个逻辑阶段,每个阶段的人本型现代文学史书写各有不同的突破点与创新点.  相似文献   
104.
进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而进化文学史观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它承续了我国古文论中之进化思想因素,又自觉借鉴了西方现代进化文学史观,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文学史观,以胡适、茅盾为代表的新文学先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尝试运用进化文学史观研究并书写了外国或中国文学史,显示出进化文学史观的主要功能特点与突出缺欠;进化文学史观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阶级论文学史观相比异大于同得小于失,同现代性文学史观相比同大于异失小于得,惟有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方可视为科学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80年代通过"拨乱反正"的除弊祛邪,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从极左政治化模式中拯救出来。然而,这种"去政治化"在带来正能量的同时,亦产生了值得关注的负效应,这主要体现在:文学史书写淡化或舍弃政治背景,或不写少写文学思想论争,或贬抑左翼文学与革命文学,或冷落现代文学的宏大叙事,或过分抬高与大时代无关或疏离主流政治的作家作品等。为纠正此偏颇,必须辩证地认识现代中国文学与各种政治形态的双层关系,即宏观上窥察政治生态或政治背景与现代中国多元文学系统形成和演变的因果关系,微观上透析不同政治意识与不同样态审美文本构成的深微关系。  相似文献   
106.
程朱的反动理学是孔孟儒家说教的发展。它鼓吹“天命即天理”,把代表全部封建宗法统治的思想和制度的“四种权力”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理”,认为“理”在人间的主要表现就是“三纲五常”,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主义说教。朱熹宣称“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孔丘的“克己复礼”。小说《祝福》里的鲁四老爷就是一个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他不仅书房壁上挂着“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案头堆着理学入门书《近思录》,以“理学”铸自己的灵魂,而  相似文献   
107.
开放与创造:文学史研究的发散型思维朱德发在文学史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作为主体的收敛型思维和发散型思维如同两翼在学术原野上舒展翱翔,缺少其中任何一翼,主体思维将是不健全的,至少要失去相当多的思维活力。若是只有收敛思维,那运作的结果必然是光合不开,要是只有...  相似文献   
108.
五四文学精神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研究决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它总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中对已有成果有所怀疑有所否定有所继承,并从而深化或修正过去的观点或结论,使学术研究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关于五四文学的研究也应该如此。近几年人们对五四文学有一种较普遍的误认——一种由许多研究者(包括我们在内)共同装饰过的误解,即认为五四文学是在全盘接受西方文学与整体否定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由于它以西方近现代文学为楷模,全面地吸取和综合了西方的文学精神,因此获得了与西方文学一致的对话形式,使五四文学在短短几年里走完了西方文学几百年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9.
110.
曾有位老作家这样表述自己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呼吁:“我爱游记,尤爱读游记。我总是梦想着一部游记,一部大游记,一部全国游记。我总希望有一天读到这样一部作品,十卷或二十卷。我们已经有人在写共和国的新的历史。也应该有人来写共和国的新的地理。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今天,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友好往来的扩大和经济科技合作的发展,以及旅游事业日益成为全人类所热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文学艺术家们的全球意识的增强、爱国观念的深化、艺术思维的解放和审美心态的变化,使纪游文学更加兴旺发达。虽然尚未见到一部十卷或二十卷的全国大游记的问世,但游记文学作品已出现不少单行本,而且纪游文学的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