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吟诵作为一种表达性较强的说话方式,它将口头传播、文本记忆、艺术表演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使人在具体的、动态的环境中强化对唐宋词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22.
1971年,在美国"中国口传暨表演文学研究会"(CHINOPERL)第三次年会上,程曦先生结合3份文字资料宣读论文,以《哀江南赋序》为例演示、讲解骈文吟诵,并和与会学者探讨韵文吟诵.程曦的论骈文吟诵是对骈文这一特殊文体吟诵方法的详细论说,录音、演示文稿与理论研究完整保留的,至今吟诵界只此一份,在吟诵特别是骈文吟诵成为绝学的今天,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姚利芬 《中华魂》2013,(1):27-28
唐肃宗上元二年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次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嗟叹,遂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为其中名句被广为吟诵。  相似文献   
24.
词的吟诵活动在古代乃至近代一直都存在着,而真正优秀的词作也都需要符合音乐和声律两方面的要求。无论是就体式的形成还是就其创作方法而言,词都与以格律诗为主体的唐诗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从吟诵角度来看,律句较多的词作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只要能够准确判断出词句和律句的关系,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也就能够自由地进行吟诵了。  相似文献   
25.
乌钦音乐的历史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钦作为达斡尔民间说唱形式,历史悠久,深受达斡尔族人民所喜爱."乌钦",是吟诵体的叙事长诗.它比一般的民歌更讲究格律,衬词带有规律性,篇幅长达上千行,最长的超过万行.它广泛、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达斡尔族劳动生产、社会生活、巡防守边、反抗斗争等 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26.
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批评当时的学生“吟诵功夫太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读.引起了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但是.让人不得不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读的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7.
音乐是古典诗词文章吟诵的三要素之一。不同吟者吟同一文体作品的音调,通常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吟诵音调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样式。文章着重透过"常州吟诵",次及其他地区的实例,论述各种文体吟诵音调的基本结构样式,进而从总体上探讨吟诵音调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样式。  相似文献   
28.
吟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对古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善于“打腹稿”,从《诗经》开始,吟诵便对诗歌发展有重要影响.魏晋以降,更加注重音节和用韵.在吟诵中,确定了中国古典诗歌重抒情,讲声律,有规则,多短篇的特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格律诗的产生.  相似文献   
29.
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诗歌都注重形象与情意的结合。西方的文学理论更注重表达的技巧,把形象与情意的关系分别得非常仔细,像明喻(Simile)、隐喻(Metaphor)、转喻(Metonymy)、象征(Symbol)等。而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在于兴发感动的作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就很好地概括了中国诗歌形象与情意之间的这种关系。中华古典诗歌最基本、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诗歌的感发生命,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宝贵特质,也是中国诗歌最美妙的地方。吟诵是得窥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重要法门。  相似文献   
30.
秦德祥先生高中毕业,未经任何专业音乐学习,却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成为当前我国颇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理论家、传统音乐理论家、吟诵音乐第一人。文章回顾了秦先生人生音乐之旅的三个阶段——报考音乐院校、音乐教育研究、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特别对秦先生退休后为吟诵音乐的收集、保护、研究、传承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力图展现一位音乐家独特的人生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