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8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命问题是人类最古老的问题之一,它虽然属于哲学命题,但同时也是历代文学作品反映的主题之一。近年从基层走出来的豫藉散文作家樊庆林,在汲取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营养的基础上,以高度自觉的人文精神创作了大量追问生命意义的散文,其作品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珍爱生命、坚守道德、关注社会、敬畏自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2.
“诗言志”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言志”说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初的“诗言志”中的“志”一直被理论界认定同时包含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双重因素 ,但这种解说并不符合提出者的原意。得出的结论是 :从春秋及以前时期的志不含情 ,到战国末秦汉时期的以志为主 ,志情并举 ,再到魏晋时代的以情为主 ,情志并举 ,是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对诗歌基本特征认识过程中逐步深入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3.
以周艳丽的散文<牵着手走>为例,倡导散文创作应该遵从散文风格的朴实无华,散文重在表意抒情,同时倡导大学中文系应注意教学生搞创作,培养教授型的作家.  相似文献   
24.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意识包括生死意识和生命价值实现意识。《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是历代文人中生命意识最强烈的庞大群体。吊唁死者时的种种怪异行为 ,表现了魏晋士人对死亡的极度厌恶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他们把人格的自尊视为生命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 ,各种相互对立的人格都在这里发展到了极致。但魏晋士人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却是历代文人中最微弱、最残缺的  相似文献   
25.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共二十余篇,欧阳修共十余篇。这些作品堪称中国山水文学的两个里程碑,其共同特点和继承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也为研究者所公认,似乎都是描写游山玩水的乐趣,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眷恋之情。但细比较起来,两者艺术上却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又充分体现了柳、欧二人审美趣味的不同,而此重要课题反长时被忽略。本文拟从三个方面略加论述,以就方家。 首先,造景的“小”与“大”,说明柳、欧审美趣味有崇 “优”与尚“壮”之分。同是写山水之乐,但柳、欧选取的欢乐对象颇不相同。柳宗元选取的景物尽管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却拥有一个共同特点:小巧、清幽;而欧阳修所选取的却多是“广大之景”。在柳氏笔下,这些不大的景物同时处在一个寂廖的小范围之  相似文献   
26.
人们研究问题,往往首先对其概念进行界说,但创作动机这一概念却是不易界说的。虽然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多方面的认识,如,弗洛伊德认为,创作动机是性欲的升华;阿德勒认为是自卑感的补偿;而萨特又认为是一种自我完善,等等。这些认识都各有道理,但是,一旦把它们同艺术创作实际联系起来就无一例外地令人感到是那么地片面和不完整。它们都不能说是对创作动机最高意义上的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27.
关于中国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应坚持学术性实用性兼顾、史家眼光、文化视角三原则;关于古代文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做到教材使用与个性发挥、史与作品、讲授主动性与接受主动性、教学与科研四统一。  相似文献   
28.
《金人铭》是先秦佚文,《漆雕子》和《鬼谷子》乃先秦佚书。《金人铭》当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之前,并非刘向所伪撰,其理由是:《金人铭》最早著录于先秦的《荀子》而非汉代的《说苑》,《席铭》等四篇战国中期以前的作品乃节录、拼凑《金人铭》而成,《老子》曾袭用《金人铭》的观点和成句,《金人铭》与春秋时期铭文文体的形式特征相吻合。《漆雕子》的作者当为孔子弟子漆雕开,漆雕开有可能名启字子开;《鬼谷子》是一部渊源有自的先秦古书,不宜视为后人假托,其佚文的辑录情况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9.
中国本是诗文的国度,元明以后散文却遭到了放逐,原因虽是综合性的,但散文作品本身魅力的缺乏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如何增强散文的艺术魅力,豫籍基层散文作家樊庆林的创作实绩提供了有益借鉴。思想深邃、新见迭出,层层递进、自然过渡,哲理性与形象化语言完美结合,是其散文引人入胜、摄人心魄的三大魅力所在。这既是他个人散文的三大特征,也不妨视为三种颇可汲取的普适性创作经验,为有志于振兴散文文体、收复散文失地的同仁们提高了信心指数。  相似文献   
3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其中第九简评论了<诗经·小雅>中<天保>、<祈父>、<黄鸟>等三篇作品.孔子对<天保>宣扬的敬天谀君思想提出否定意见,正面提出君权德授、王福德赐思想,是孔子仁学德政思想在解读作品时的具体体现,论诗角度具有多样化特点;孔子明确肯定<祈父>的责问理由及诗歌本身,评论有理有据,用"责"字概括<祈父>的内容特点,见解深刻独到;评论<黄鸟>时用"困而欲反其故"准确概括诗旨,并且揭示出"多蒙耻受辱者往往会抨击社会"的普遍现象.<孔子诗论>的面世,可使汉儒、清儒与宋儒的争讼得以了断,为辨正汉儒以来对三篇作品的误读提供了最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