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2篇
  免费   593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1154篇
劳动科学   79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308篇
人口学   55篇
丛书文集   2309篇
理论方法论   540篇
综合类   5861篇
社会学   1151篇
统计学   16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347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645篇
  2014年   988篇
  2013年   934篇
  2012年   1257篇
  2011年   742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676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风险社会的到来及其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是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无法回避的现实境遇。化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风险,需要积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存量,而要累积社会资本,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是必然选择。当下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通过强化法治教育、转变治理模式、完善相关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法治建设等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奠定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22.
23.
24.
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新时代高校如何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2、2013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研究,着重从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树立、理想信念教育的加强、加大传统文化教育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多元化教学渠道的开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25.
寿夭不贰而死生贞,学诲不倦而仁智定. 出处:《周易外传》卷七,中华书局版. 赏析:这是王夫之论修身立命的一句名言,说明一个人只要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孜孜以行,就能够获致一种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定力并成就纯熟的道德品质.孟子说:“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夭寿指生命时间的短长,一般把没达到一定的年龄而逝世称之为“天”,而把长命或活得岁数大称之为“寿”.“不贰”,即不疑惑,诚如朱子所说“知天之至,修身以俟死,则事天以终身也.”  相似文献   
26.
27.
谢燕贞 《生存》2020,(8):0086-0086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人们成长成才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做人、审美、身心健康等方面。  相似文献   
28.
汉代时期,个体小农家庭逐渐普遍化,为农民家风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当时,为了增强国家认同,统治者特别注重发挥以"忠孝一体"为内涵的"家国同构"核心价值观对农民家庭这一社会主体的价值引领作用,从而奠定了家风家教的基调和底色。在此背景下,汉代农民家庭家风家教以"孝亲忠君"的道德教育为主,以"为人处世""耕读传家"为辅,共同构成了家风文化的主旋律,并以其自身别具特色的教育功能和方式促进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汉代农民家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家庭美德建设的内涵、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等,对加强现代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和接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9.
30.
本文从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对立、商义与求利的对立、淡泊物欲与物质至上的对立、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的对立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在内涵上的重大差异,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价值观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