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87篇
  免费   99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管理学   1781篇
劳动科学   74篇
民族学   425篇
人才学   1186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5563篇
理论方法论   1113篇
综合类   21364篇
社会学   3669篇
统计学   123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608篇
  2021年   660篇
  2020年   733篇
  2019年   711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850篇
  2015年   1254篇
  2014年   2085篇
  2013年   2008篇
  2012年   2350篇
  2011年   2888篇
  2010年   2596篇
  2009年   2711篇
  2008年   2613篇
  2007年   1992篇
  2006年   1497篇
  2005年   1423篇
  2004年   1270篇
  2003年   1183篇
  2002年   1160篇
  2001年   1023篇
  2000年   741篇
  1999年   498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江西社会科学》2018,(2):24-29
马克思主义成为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历史巧合,更不是政治强制,而是源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现实、西方资本主义理论的失败,呼唤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引。而马克思主义在革命立场、革命方式、革命依靠力量上契合了中国革命的理论需要;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性质、人性关怀、暴力革命理论和自我解放理论、主观能动性等,又给予了中国革命极大的鼓舞和支持,为中国革命带来了质的变化,指引中国革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我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具有客观的、现实的内在相关性,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2.
33.
34.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基于乡村振兴的多维复合要求,从"产权——治权"的分析范式出发,在对乡村治理的现实基础、历史演变和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形成客观上处于国家建构释放空间、市场发育提供导向及社会生长提供土壤的过程中,当前面对着乡村社会人才外流、资金短缺、产业效益低下等紧约束条件,低成本、高稳定性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生成逻辑体现在:需要构建具有产权可激励的治理主体、全要素股份合作的有机结构和政府、市场、社区三个面向的运行机制。以此有效把握"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运动规律,探索适应各地实际情况的具体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35.
殷露 《生存》2020,(13):0178-0178
词汇属于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师要加强对词汇教学的重视,设定多样化、趣味性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把英语词汇融入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做到学以致用。笔者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学,本文针对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的方法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6.
基于具身认知框架下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抽象情感词加工的具身认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二语情感抽象概念存在“积极在上,消极在下”的垂直空间隐喻映射;(2)不同水平组对二语抽象情感词的加工成本存在不对称性;(3)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效价的抽象情感词加工成本趋异。实验结果证明了情感抽象概念能够通过隐喻的方式建立与感知运动信息的联系,情感模拟对二语抽象情感词的加工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7.
38.
39.
乡村家庭秩序是与“家”有关的元素之间相对稳定的结合关系和较为持久的互动模式。在传统农耕社会,乡村家庭组织和秩序模式持续稳定,形成了以“五伦”为核心的伦理结构,而以血缘为本位,以家国为伦理主体,宣扬差别与和谐共存的伦理逻辑是乡村家庭制度展开的依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国家治政、市场运作与村民选择的多极力量影响下,乡村家庭伦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混合模式。随着传统家户制度的改变,当前乡村家庭结构呈现血缘依赖与工具理性并存的趋向,而衔接家国关系的“家共同体”不断分解,个体化行动在建立家国连续统中的作用突显。伴随着新型秩序的生产,乡村家庭仍面临不确定的未来。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