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74篇
  免费   1473篇
  国内免费   254篇
管理学   4461篇
劳动科学   242篇
民族学   746篇
人才学   944篇
人口学   276篇
丛书文集   14739篇
理论方法论   2826篇
综合类   27927篇
社会学   4251篇
统计学   689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574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663篇
  2020年   850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760篇
  2016年   849篇
  2015年   1554篇
  2014年   3139篇
  2013年   2750篇
  2012年   3076篇
  2011年   4001篇
  2010年   3906篇
  2009年   4115篇
  2008年   5263篇
  2007年   4299篇
  2006年   3591篇
  2005年   3155篇
  2004年   2735篇
  2003年   2373篇
  2002年   2217篇
  2001年   1905篇
  2000年   1171篇
  1999年   745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传统行为方式限于"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的物理性生产资料破坏,但因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罪情,司法实践中已通过客观解释方法对"其他方法"进行了 3次扩张解释,然而以入罪为导向的客观解释存在突破罪刑法定原则的危险."主观的客观解释论"以主观解释之原则性对客观解释的任意性进行了限制,但仍存在主观解释依据形式化和主客观解释逻辑倒置问题.应针对主观的客观解释论之不足进行修正,以同质解释替代同类解释,通过探究前实定法的法益与类型性构成要件行为性质,在目的同一性与功能同一性重合的范围内确定主观解释的边界为"通过使必要的生产资料丧失效用,支配性地使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进行";重视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主观解释完成对破坏生产经营罪"其他方法"的扩张解释任务,在主观解释的边界内适用客观解释进行适应现实变动的具体解释.  相似文献   
32.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制度安排",在制度转型、市场机制培育、产业结构升级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政策效应边际递减、土地资源浪费、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梳理我国开发区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和不足,并展望其未来定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详细讨论我国开发区的缘起、动力机制、发展阶段、功能演变、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文章从制度安排、比较优势、产业集聚和商业环境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开发区取得的成功经验.未来,开发区的发展应实现从生产到生活、从效率到公平、从地的繁荣到人的繁荣、从外围到中心、从专业化到多样化、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对外开放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33.
"无限"概念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乃至在整个德国观念论思想中都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深入理解无限的意义内涵、显现形态和达到方式,对理解黑格尔哲学的结构、动力和目的来说非常关键.在作为科学之形式的《逻辑学》中,无限及其两个核心形态——坏的无限与真的无限——最早在实有的部分得到了专题的讨论.依据对这部分文本的解读,梳理和总结两种无限的结构特点,并揭示其背后理性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4.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进行研究,以探讨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思想的逻辑和起点.毛泽东重视从政治上加强党的建设,其思想受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要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属性、形成领导核心的思想影响.具体的内容表现为:重视"党内生活政治化"、提高党内政治水平,"党领导一切"、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重视党的干部的重要作用等.  相似文献   
35.
冯建勇 《民族研究》2022,(1):133-142+146
贯通式的“中国民族史”的编著,孕育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西之学交相激荡的时代,自清末发轫,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王桐龄著《中国民族史》(1928年)系中国较早冠名“中国民族史”并系统叙述“中国民族史”的通史体、综论性著述。该书出版后,罗香林对其进行了学术评议,提出从“纵的叙述”和“横的叙述”两个面向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梳理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史可以发现,罗香林有关中国民族史“编法”的建议与后来一些学者对中国民族史的认知和书写不谋而合。以王著《中国民族史》修订版(1934年)为例,该书尽可能在既有研究框架范围内重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表明王桐龄一直在探索适宜的中国民族史“编法”,加强了中国民族史“横的叙述”;吕思勉、宋文炳、林惠祥等著《中国民族史》,则将诸民族史“各为专传”,推进了对各民族历史的“纵的叙述”。时至今日,为阐明“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罗香林提出的“两种面向、三个问题”,尤其是有关加强“横的叙述”之建议,对于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开展仍具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6.
广松涉拒绝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主体—客体二元构架,他将对象性客体解构为显相的所与和意义的所识,而认知主体则被拆解为一种关系性二肢存在,即能知的何人(人称上的"谁")与能识的某人。并且,广松涉突出强调处于认识论客体向度的显相世界中的身体,它并非是一个简单独立实存的物性对象,而是一个在感性对象性的"所知以上"的某种东西,即能知的主体,也就是显相给予所面向的关系性的主体,这是一个物性的身体之上的可以知晓关系性格式塔显相的主体。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将企业情境下的激情研究从个体层面提升到团队层面,分析团队和谐型创新激情的产生、及其对团队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条件,拓展了理解团队创新的视阈。本研究聚焦的团队和谐型创新激情具有3个特征:团队成员具有共享身份、自主地形成创新动机,并将创新内化为团队共享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创造力和创新的要素模型为整体框架,结合激情、团队创新、领导力、团队过程等领域的重要理论,提出了一个受到调节的中介模型:变革型领导力与团队的和谐型创新激情正相关;当团队反思程度较高时,团队的和谐型创新激情与团队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强,变革型领导力与团队创新的间接正向关系也更强。本文在146个企业高管及其下属的146个团队中开展了三阶段、多数据来源的实地研究,进行受到调节的路径分析(moderated path analysis),研究结果支持了所假设的受到调节的中介模型。这些研究发现既是激情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团队层面的重要拓展,也对团队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8.
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中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加强诚信教育力度,在遵循"知、情、意、行"这一诚信道德教育过程与规律的基础上,从提高学生的诚信认知、激发诚信情感、增强诚信意志以及塑造诚信行为这四个方面入手,建构科学的、有层次的、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体系,促成学生真正将诚信的认知转化为诚信意识,树立良好的诚信价值观,并最终转化为主体的诚信行为,真正实现诚信的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政治法理与道德伦理为分类标准,对君子与公民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它们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既同调又异调。作者由此驳斥了两种论断。接着,文章论证了君子与公民相结合的两种可能路径:一种是“君子的公民化”,塑造的是“公民式君子”;一种是“公民的君子化”,塑造的是“君子式公民”。其中,后者更符合现代中国的实情。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