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5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59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1375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东北作家迟子建创作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反映了鄂温克民族近百年来的苦难历史和文化变迁,表达了作家对这个弱小民族的挚爱及对族群命运的强烈关注。本文从民族历史、民间立场、自然叙事等方面,论述了鄂温克民族为生存而抗争的自我坚守和族群隐痛,分析了人与自然、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李静 《民族研究》2007,3(6):22-32
民族交往伴随着民族共同体变迁与发展的整个进程,是构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关系也是通过民族交往具体实现与体现的.本文从阐释交往、民族交往出发,论述了作为人类普遍心理与行为的民族交往及其对社会结构变迁的意义,认为民族的交往内驱力、民族交往认知、民族交往情感、民族交往意识,以及民族交往行为是构成民族交往心理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3.
五十年来情绪人类学发展综述——心理人类学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心理学学科理论和实践资源的汲取,随着心理学逐渐对以往科学主义、本质主义的扬弃,将现象学、认知论纳入到学科反思、人类学研究也开辟了注重个体内在化情绪的人类学研究,形成了如今颇受瞩目的情绪人类学领域。阐释学大师格尔兹对于情绪关注的研究,启发后辈学者,心理人类学正越来越多地将情绪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揭示他者文化蕴藏的深意。  相似文献   
34.
对于一种文化而言,文化的主体始终肩负着对自己文化的认知与表述。回族清真寺“清真”嵌字联对于清真二字的文化表述,就是回族人对自己文化的自我认知与阐释,是文化适融与创新的表现,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在大量回族清真寺清真嵌字联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分析与归纳了清真嵌字联对清真的文化阐释,是对清真文化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35.
"观音图"及其相关艺术造像是佛教中国化过程当中的重要艺术案例,它既包孕着佛教艺术的基本精神与教义教旨,也渗透了其在异域传播过程当中所必经的艺术改良与审美创造。这种改良与创造,一方面表现为佛教传入中土之后"观音"形象的形式化移植与想象创造,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对"观音图"所代表的佛教精神与审美内蕴的革新。从审美流变与影响传播的角度看,"观音图"从汉迄宋的形式与内容革新过程,也是观音形象逐渐中国化、世俗化与文人化的过程。而宋代"观音图"传至日本后对日本观音画产生的巨大影响,也应在这一维度中获得解读。  相似文献   
36.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的“拜伦”言说,成为后来在中国传播和接受拜伦的重要基础。它所建构的拜伦思想、精神、文本及意义,影响到中国对拜伦的言说及其价值评判。沿着鲁迅的思路,近百年来对“拜伦”的接受历经了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化,再回归到文学经典的过程。“拜伦”言说也受制于社会历史语境和言说主体的牵制。由此可见,鲁迅的“拜伦”言说及其被言说,隐含着当代中国学术向度与政治限度的博弈,拥有学术阐释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外语教学就是以语言知识讲授为基础的文化教学。作为多元文化教学模式,外语文化回应教学突显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强调外语教学的文化立场,回应多元文化差异,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审视文化,将语言教学提升至文化理解的层面,顺应了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是当代外语教学研究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38.
针对当下文艺理论界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极端相对主义、过度化的个体阐释等问题,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现实出发,张江提出"公共阐释"理论命题。这一命题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着力于推动中国文论的重建,是一次大胆且极富创新精神的有力尝试。公共阐释侧重于对文艺理论研究建设的思考,对文艺研究阐释者提出了阐释的六项基本要求和阐释原则,若能对阐释者主体存在的个性差异、情感倾向、伦理取向、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内容给予更为充分的重视,进一步详尽地加以论述,同时,对作用于阐释对象——文本及其意义的客观性、多维度等层面的有效性,展开更为全面的探讨,或许能够更为有力地推动该理论的丰富发展,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