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11篇
  免费   1105篇
  国内免费   118篇
管理学   1380篇
劳动科学   58篇
民族学   501篇
人才学   235篇
人口学   74篇
丛书文集   4901篇
理论方法论   810篇
综合类   12248篇
社会学   1272篇
统计学   455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747篇
  2014年   1341篇
  2013年   1343篇
  2012年   1901篇
  2011年   1481篇
  2010年   1436篇
  2009年   1492篇
  2008年   1808篇
  2007年   1375篇
  2006年   1082篇
  2005年   898篇
  2004年   754篇
  2003年   664篇
  2002年   575篇
  2001年   557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基于语料库在线检索程序Sketch Engine词汇特性素描功能,构建英汉以“梦”为目标域的动词性隐喻概念模型,并结合“临川四梦”张光前英译本中“梦”的隐喻,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发现:1)Sketch Engine词汇素描功能可有效识别不同词汇搭配关系,进而归纳得出动词性隐喻模型;2)目标域“梦”英汉隐喻模型内隐源域主要包括运动体、有价物、易碎物、事件、人/动物五类,其中运动体源域所占比率最高;3)针对文化特征明显的动词性隐喻表达,译者趋于规避隐喻机制内隐的名词性源域,试图为英语母语者塑造更好的审美效果。基于认知隐喻理论,定性定量研究中国典籍的英译有助于向西方展示中国独特的认知识解方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42.
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采用日记体的形式,大胆地披露了女性真实的生命感受,以坚定的女性立场表达自己、发现自己、解放自己,展现了女性在封建主义伦理道德下极具叛逆性的一面,展现了女性"性"与"爱"的意识觉醒,通过"莎菲"构建了一个敢于正视内心真实想法的新时代女性形象。《莎菲女士的日记》于今日仍然有其极具震撼力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43.
李可敬  周优  张伟华 《职业》2020,(9):72-74
时代的发展赋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的内涵,也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更加注重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电子商务技术中的网络运营、推广销售等工作岗位,沟通表达能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非专业能力。作者尝试以“淘宝开店”项目为教学载体,基于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目标,设计梯度教学任务、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性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44.
刘俊哲 《民族学刊》2020,11(2):77-83, 138
宗喀巴指出,佛陀所创正法,唯在于“教”“证”两种,“教”是指佛教教理,“证”为修道中的证悟。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具有鲜明的“教”与“证”相结合的特色。此著在“教”方面体现为本体论、佛性论、人生论、道德论、方法论等哲学思想,贯穿于《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哲学主线是中观应成派一切诸法缘起性空论。通过灌顶、诵咒、观想及借助坛城、法器等修各种瑜伽,以亲证或体现这些哲学思想。诸如此类的哲学思想是《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论述的各种修行实践的深刻内涵,而各种修行实践是其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5.
46.
[提要]文章提出中亚史与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性区域秩序形成有关,在单线社会形态论和文明等级论影响下,中亚成为静态历史地理空间;而中国的中亚史研究则有“外族盛衰连环性与外患内政之联系”的传统,中亚是动态历史地理空间;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河西走廊“绿洲桥”则体现了包括历史中国与周边共享的动态区域性世界,而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性区域秩序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原有的亚洲区域性世界消失。“绿洲桥”作为区域关系研究的视角改变了历史研究向来以“中心”为对象的局面,超越了中心对中心、中心对边缘的研究视角,从而突破了东西二元的话语结构,为建构中国自身的丝绸之路与世界史的话语体系提供了新的路径,也可作为理解“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的另一层深意。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