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063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1360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作品,是宋明理学发展的重要文献,《大学》系统的阐释了儒家思想,《大学》内容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想价值。都说儒学是中国人思想、行为的源泉,中国人信奉"儒教",那么了解儒家思想就是从经典著作中所了解,《大学》是古文,但其中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42.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儒家文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他的道德教化、注重人本的思想、无论在过去还是现代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核心思想体现为道德教化,经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分别体现其尚中、贵和、德政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道德和礼教作为治理国家之本。完备的政治见解和卓越的政治品格是孔子孜孜追求的治国安邦的德政方针。  相似文献   
43.
"民贵君轻"的本质是中国现代学术界历时久、歧义多、影响广、关系大的论辩话题,因望文生义、断章取义、随意演绎、主观臆断而导致的误判很常见。解答这个课题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思想与社会的统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进行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系统研究。在系统检索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思想体系分析法的诸多构成要件,包括分析文化根源、主体特质、理论结构、社会影响、历史作用等一系列环节、思路和视角,将历史事实提供的证据链条和学术分析应有的逻辑链条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可以明确判定:"民贵君轻"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核心要素及中华帝制的根本法则,属于专制主义政治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44.
如今,"国学"已经走进现代教育课堂,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更是以其"经世致用"的特点熠熠生辉,儒学注重道德的提高和礼仪的完善,以及法制的健全.这不仅对几千年前的先秦社会有价值,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尤其是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45.
从未制定过国家制度的儒生在西汉面临将德性转化为制度的难题。出身史官世家而又尊崇黄老的司马谈在这一进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在《论六家要旨》中,司马谈从儒学内部对儒学德性进行了制度性改造。司马谈指出,由于经传礼仪的烦琐,儒者既不能得儒学之"要",事实上也无法不知"要"而仅仅遵从经传礼仪的规定,于是儒学之内在和外在之整体性都亡失了。此后,只能以外在规定性重构儒学之整体性,而重构儒学的外在规定性即贡献何种治术。基于此,司马谈整合儒学丧服中"三至尊"与"三至亲",得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四伦,无形中去除了儒学五伦中责善的朋友一伦,实则取消了作为先秦儒学德性之根基的伦理之相互性。四伦是单向性的上下伦理,于是服从取代了关爱,重构了儒学。最终,四伦所重构的伦常及基于此伦常的儒学得以顺利对接以秦制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王朝政制,并成为其德性基础与观念形态。  相似文献   
46.
在建安二十二年(217)以前,曹操对世子曹丕的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在曹丕受封为五官中郎将之前,曹操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其进行经学教育,同时任用名士崔琰为其教傅,强化德行教育.在曹丕任五官将期间,曹操先后任用凉茂、邴原等名士为五官将长史,通过他们匡正曹丕,并提高其德政能力;他还通过教令的形式进行这种教育,要求儿子孝慈,不违子道.这两个阶段都呈现出明显的儒学特征.而从世子教育这一角度来看,曹操表现出明显的儒家思想倾向,他并非“阉宦阶级”和法家思想的代表,而是一位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47.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经典,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绝不亚于《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深化对《论语》的研究,有若干疑难问题需作深入探讨,包括《论语》的编著者、《论语》的真谛、《论语》的核心思想、《论语》的疑难句等;认为《论语》主要是孔子的弟子有若和曾参的弟子们编纂而成,也包含了冉求、闵子骞的弟子编纂的一些内容;《论语》是一本政治哲学书,围绕着为人、为学、为政三位一体的内容展开;《论语》核心思想是"仁",包括体和用两个方面,仁之体为内心修养,仁之用为"仁民爱物"。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牟宗三道德形而上哲学的反思,"后新儒学"认为当今儒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实践观的转变。传统的实践观内缩于心性修养和道德形而上的探求,主要偏向于道德的维度。"后新儒学"融摄马克思主义和船山哲学,提出以社会历史生活为总归的新的实践观,此种实践观旨在克服儒家传统实践观的缺陷,真正进入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49.
21世纪儒学界开始注意"社会"概念的儒学解读。"社会"虽是近代日本人对"society"的汉字对译,却体现了一般"社会"概念与汉语传统的"社""会"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严复将"society"译为"群",源自荀子。确实,荀子的"群"概念即是一般"社会"概念。为此,有必要明确提出荀子的"群学",但不是严复那样的社会学的理解,而是生活儒学的理解,即理解为基于生活方式转换的社会哲学或一般社会理论。对于今天来说,最重要的是理解历时性的"社会形态"概念和共时性的"公民社会"概念。社会形态的历史转换,可由荀子的群学原理"仁→义→礼→群"的理论结构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50.
民国新儒家的墨学观比较复杂,深刻地打上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烙印,与传统儒家大异其趣。民国新儒家主要从西方科技、逻辑学、实验主义理论的角度,将墨学看作中国文化中最具西方文化色彩的部分,因此,他们一方面认为墨不如儒,认为墨学的缺陷与西方文化相同,从而对墨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批评,另一方面也像肯定西方文化那样,认为墨学有一定价值,主张以儒为主融墨。另外,民国新儒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西方文化的笼罩,对墨子的伟大人格和救世牺牲精神进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