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生命与道德的抗衡──张炜长篇小说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张炜长篇小说中存在的生命意识和道德意志的矛盾,进而指出较有价值的小说文本并不消弧其内部可能出现的这一矛盾。在某种意义上,优秀的当代小说并不承诺文本世界中思与诗和谐的意境。  相似文献   
42.
张炜是个大自然的歌者,长期思考人生与自然,是一位最具生态意识的小说家。特别是《刺猬歌》,渗透着浓郁的生态思想。他通过描绘自然的灵秀以及与人的和谐关系,讴歌自然;通过工业技术批判和欲望批判,探索生态危机的根源;通过回归自然,建构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43.
张炜的杰作《古船》、《九月寓言》催使其较早地登上时代文学的高峰 ,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作家以这两部作品为原型母体创作出 6部长篇小说 ,形成同根同源的“家族”化写作倾向 ,导致人物脸谱化、情节类型化、结构公式化、手法模式化、语言腔调化、意蕴平面化等类同现象。“家族”化写作倾向在当下文坛普遍存在 ,严重地桎梏着作家创作的深入发展 ,张炜只是其中一例典型。这一现象预示长篇小说创作逐渐步向衰退和萎缩。  相似文献   
44.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和19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关联.比较研究发现,托尔斯泰的创作思想特征,即贵族意识、忏悔意识、平民化思想、宗法制生活、道德理想主义和自然神论等主题意向在张炜的创作中均有所体现,或者说,在张炜的创作中含有托尔斯泰创作"痕迹".本文旨在借用托尔斯泰创作的思想特征来诠释张炜及其创作思想,同时阐明,在中西方文化影响方面,中俄作家在其创作中体现出了相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5.
张炜一直是当代文学创作中一位独特的作家 ,他近些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外省书》和《能不忆蜀葵》 ,在评论界引起的争论非常激烈。争议者都感受到张炜面对多变的现实世界时 ,其表意系统的变化 ,以及叙事中思想理念的表达与小说文体的不和谐。但也都同意他在艰难而真诚地进行着个人精神的掘进与探索。本刊本期推出由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主持的一组讨论 ,参加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一群博士研究生。相信这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对张炜作品中一系列生活与艺术问题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6.
张炜一直是当代文学创作中一位独特的作家 ,他近些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外省书》和《能不忆蜀葵》 ,在评论界引起的争论非常激烈。争议者都感受到张炜面对多变的现实世界时 ,其表意系统的变化 ,以及叙事中思想理念的表达与小说文体的不和谐。但也都同意他在艰难而真诚地进行着个人精神的掘进与探索。本刊本期推出由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主持的一组讨论 ,参加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一群博士研究生。相信这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对张炜作品中一系列生活与艺术问题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7.
张炜一直是当代文学创作中一位独特的作家 ,他近些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外省书》和《能不忆蜀葵》 ,在评论界引起的争论非常激烈。争议者都感受到张炜面对多变的现实世界时 ,其表意系统的变化 ,以及叙事中思想理念的表达与小说文体的不和谐。但也都同意他在艰难而真诚地进行着个人精神的掘进与探索。本刊本期推出由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主持的一组讨论 ,参加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一群博士研究生。相信这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对张炜作品中一系列生活与艺术问题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8.
张炜是一个理想的家园主义者,他一直在历史与道德之间进行着艰苦的跨越.新作<丑行或浪漫>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塑造了刘蜜蜡这个充满焦灼和爱欲的肉身形象,但并未能为张炜的写作昭示一条明确的坦途.小说结局的意向是相当含糊的.  相似文献   
49.
张炜的小说以浪漫主义的叙事表现了自己文本的一种贵族气质。他的小说在表现这种浪漫主义时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审美的无奈,在表达拯救和逍遥这种骑士精神的同时,他的小说实际言说了一种精神高原沦丧的悲哀。其作品浪漫主义气质背后是一种精神的空洞,使之小说话语带有了虚幻的色彩。  相似文献   
50.
忏悔是人的深层次精神需求,伟大的文学对此多有精彩的表现.中国新文学史上曾有过不同类型的忏悔书写,然而由于时代主题的冲击,鲜有能深入人性原罪层面的.张炜作为这一书写样式的后继者,在其写作中作过不少尝试,但仍未超越他的前辈们.这一根本性话题在当代文学中的表现从侧面揭示了中国文学的一个缺陷:对人类共同精神遗产的关注不够深入导致写作的浅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