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8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30篇
丛书文集   665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2783篇
社会学   15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英汉语“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而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为了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情感隐喻的实质,本文以人类的其中一种基本情感“悲伤”的隐喻表达作研究对象,主要从心理和生理角度入手,对英汉两种日常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2.
本文阐述了一词多义现象中的隐喻思维特征,分析词义扩展的心理基础和意义特征。有助于学习者词汇意义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词汇生成能力,对语言教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通过分析《时代周刊》中国人权新闻报道的隐喻类型及其表征,揭示《时代周刊》以消极、冲突、专制和不平等的态度看待中国的人权问题,旨在探究该媒体报道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以及利益关系,引导读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解读。  相似文献   
54.
李清照诗词一直为历代学者所关注,但是他们主要从文学、史学、美学或三者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其诗词,认知诗学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新方法.文章从认知诗学角度,探析了“人是花”、“情感是物体”和“情感是自然现象”这三组概念隐喻在不同时期李词中的不同内涵及其所构建的情感和主题意义,以期帮助读者从新的视角来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5.
孤独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它与人的现代性进程紧密相关。孤独意识是人的基本意识,而现代性孤独是孤独意识的现代性表达,是现代人对孤独意识把握的产物。现代性孤独问题产生于人的自我意识的构建过程,它是一种文化想象物。正确认识现代性孤独是自我意识构建的关键课题之一,对现代性的进程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语码转换作为一重要的语言交际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以一定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如图形/背景论、突显原则、标记模式理论和隐喻理论等为基础,从教师的社会心理认知的途径出发,对英语课堂中教师所用的适时适度的语码转换进行一定的认知剖析,将有助于进一步论证语码转换在语言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认知学科与语言教学关联的纵深研究,势必对英语语言教学的研究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7.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于1980年出版,由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合著。莱考夫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自问世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理论是否完全适用于中国的本土文化还有待论证,因此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客观地对该理论进行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经过反思,我们发现:隐喻界定范围含糊不清容易引起歧义,思维的隐喻性和心智的体验性似乎存在矛盾,隐喻映射并非只有单向性。  相似文献   
58.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认知手段之一。人们以自己熟悉的身体为参照,以经验为认知原型,进而通过隐喻创造新的概念。身体各部位器官中,"脚(foot)"部具有带领身体移动以认识世界的行动能力,这一功能是其他身体器官所没有的。本文主要探讨了"脚(foot)"的原义以及以其为基础映射到别的语义域而得到的隐喻,以"脚(foot)"为切入点有利于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学习认知隐喻学。  相似文献   
59.
近几年诞生的四部汉语长诗或说大篇幅的诗歌作品:欧阳江河的《凤凰》、西川的《万寿》、柏桦的《史记》、萧开愚的《内地研究》,多半是诗歌强力"转向"所谓当代中国复杂生活现场的产物,它们显示了这一代诗人写作的一种集体性的转向。它们的横空出世,似乎满足了不少读者和批评家的期待,甚至满足了一些汉学家们寻找当代中国隐喻的需求。可就当代汉语长诗两个方面的困境——精确性和整体性,即技艺层面和观念层面而言,这些作品有诸多不足;从写作立场的角度看,在这些长诗写作中,诗人的非诗学立场没有成功地转换为词语立场,进而却对写作造成了干扰。一首理想的长诗,应该拨开"现实"的云雾,展开一幅令我们沉迷的新的语言"现实",这才是它应追求的大是大非。  相似文献   
60.
对比利时鲁汶大学Dirk Geeraerts教授的《认知语言学:基础读物》做导读与述评,旨在与致力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各位同仁分享对此书的理解,以期为认知语言学经典理论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应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