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4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中西人性论的冲突:近代来华传教士与孟子性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来华传教士以基督教教义为评判尺度,对儒学人性论尤其是孟子的性善论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他们认为,性善论主张人只能依靠自身进行道德完善,这种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排斥宗教信仰,而且容易导致对道德真理采取实用理性的态度。传教士们的批评意见既表现了一种宗教偏见,也展示了中西思想在此问题上的实质性的歧异与冲突。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以“爱人”为核心,从亲亲、爱人、爱物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分析和探讨了孟子仁学思想的基本内涵,认为为仁需经过亲亲而爱人,由爱人而爱物的步骤来完成,揭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仁学系统,从而把儒家学说核心范畴和最高道德理想的仁,以一种平实简易的样态呈现于世人,人们只要扩充“仁之端”,拓展“亲亲”之情,“盈科而后进”,则可以成为仁人。  相似文献   
63.
周王权衰弱之后,民间疑天、怨天、问天思潮相继发生,儒家论天思潮由此兴起.孟子对"天"进行了形而上的改造,贯通"天"与"人性",提出了"天爵"理念,认为"天"赋予人"仁义忠信"四爵,从而论证了"天"作为"至善"的道德本体意义;荀子指出"天"生养万物的自然功能,认为"天行有常",并不干预主宰人事,但天赋人喜怒爱恶的本性,需要礼仪制度、伦理教化来规范人事。  相似文献   
64.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舍生取义”学说和对“圣人”理想人格的追求,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借鉴和启示作用,孟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进取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5.
近代学术,经史嬗变。章太炎、廖平二人分别代表的历史化的古文经学与哲学化的今文经学,使民国时期章黄学派与廖平门生形成两种截然分流的儒学观念。20世纪30年代,廖平门生蒙文通、李源澄游学江浙,问学于章太炎、黄侃,两派学人在汉宋、今古、经史等问题上往复论辩,澄清儒家哲学思想及其渊源流变成为其中要旨。章太炎以儒家修己治人之学为中心,重塑国学正统,探求民族文化的变迁;廖平门生则重构今文学义理,以秦汉新儒学整合汉宋、今古、经史之争。以此为线索,考察民国时期廖平门生与章黄学派转化传统学术的不同旨趣,当可揭示国难之际儒学的多元走向。  相似文献   
66.
在现有的54种《孟子》英译本中,杜百胜译本是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性著作选集,杜百胜译本在凸显思想主题的编排方式上、在修辞和雄辩的文风传达上以及核心术语的处理上都有独到之处.在国内外的评论中,要克服一种职业批评的垄断倾向,更要防范“变译”的误读.  相似文献   
67.
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对圣人概念作一观念史考察,颇有意义。上古时代圣人概念的原本意思是指聪明睿智之人,然在春秋战国时代,圣人概念具有了双重涵义:既指道德上的完美人格,又指政治上的杰出人物。战国以降,孔子被圣人化,并表现出圣人神圣化之趋向。及至宋明时代,在“圣人可学而至”的思想口号的广泛影响下,圣人之学及圣人之道成了儒家文化的象征,儒学也就成了成圣之学。及至阳明心学的时代,满街都是圣人的观点导致了圣人的彻底内在化,圣人成了人心良知的象征符号而不再神秘,并开始走向世俗化。在这一思想演变的历程中,儒家圣人观所蕴含的“超凡入圣”如何可能之问题亦值得省思。  相似文献   
68.
孟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他也是一位极为重视人才的思想家。孟子独特的人才衡量标准对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主要体现在现代社会中人力资源开发要树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念、提升组织内民主水平和重视员工在一线工作环境的磨炼三方面。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借鉴和吸收,能有效促进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69.
《惟有孟母可作女范》是周作人的一篇重要佚文。该文一反“五四”新文化的主流,将一位儒家旧女性孟母树立为女性的典范。这篇佚文既显示出周作人独特的理想女性观和家庭教育观,也显示出其思想的转变,即由早期的激进反传统转向辩证地审视传统,并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建构现代中国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0.
孟子以性善为人性本质,同时,人性的生成中也潜存着后天习性面向。基于动态人性观的视域,考察孟子人性论发展的一种可能;在人性立论层面,孟子人性论并非现成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生成的;在人性面向层面,孟子人性论潜存着后天习性,由于后天习性的介入,人性面向也由应然转向实然;在主体工夫层面,孟子提出“思诚”联结“诚”与“思”直接面向后天习性,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开显主体的切实道德践履。同时,这一过程也即是孟子人性论的生成与完成,其潜存面向也为孟子人性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