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262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61.
"种植速长"母题,实际上来源于植物生长迅速的南亚.其通过佛经故事在中土传播扩散.在南亚算不上太神异的植物生长现象被进一步夸张,在中土却成为相当有传奇性效应的神秘性文学传闻.从而根据中国人的实用需要,被植入古代小说的价值系统中.首先,母题演变往往并不是一对一的单线发展,"种植速长"母题也不仅是<搜神记>的最早源头;其次,母题早期传播建构的强大势能,为后来扩散演化播下种子;其三,母题演变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个历时性演变脉络,一个个中介环节为母题的丰富充实,注入了源头活水,使其具有不断变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2.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63.
应医学本科教育的国际标准的推出.麻醉学专业的本科教育的课程作了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4.
忍让为先,以退为进的智慧,作为一种哲学内核深植于侠的行为描绘中。其武德崇拜,部分地源自远古之世兵家的战术经验。儒道思想影响该母题内蕴:孔子指出义乃是武勇的根本和神髓。道家认为对于武力要淡然处之。母题增强了侠文学主题的褒贬倾向和讽世劝戒意义,牺牲了丰富复杂的个性刻画,诙谐、讽刺的色彩使侠义主题的通俗文学特质得以充分体现。粗豪侠客“文雅话语”和文雅行为的反复描述,使母题具有雅俗互动的文化整合功能,成为民众礼教文化艺术陶冶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65.
唐代文化精神中 ,豪侠精神与恩仇伦理形成了会通融合 ,具有唐代自身的系统性、开放性并初具类型 ,且更加细密化。唐代血亲复仇主体身份 ,更加具有平民化倾向 ,被当作坚苦卓绝、百折不挠的正面形象而加以讴歌。唐人开始认真地看待复仇的正反两方面社会意义 ,注重从理性上思考私自复仇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唐人写狐精报仇故事 ,一般都具有豪迈粗放的喜剧色彩和幽默感。唐人还生发出更为复杂的马报仇故事 ,突现出对于人马恩遇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66.
在文本中,母题通常是那些极能激发人想象力的媒介单位并被加以识别。母题既是修辞手段,又是修辞手段构置在作品的具体表现。一般母题与个别文化母题间的区别,也是从美学和诗学角度对文学母题作以评价的出发点。基本母题可理解为人类学意义上的常量,基本的新母题中极少真正创造之作。应在原型和个别文化母题中给文化和文学传统定位。  相似文献   
67.
清代通俗小说,往往偏爱写女将容貌与金莲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其一,美貌女将,其金莲必定小巧可爱;小脚描写基本上融合在女性貌美可爱描写之中,成为女将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二,小脚金莲之美往往是女将体现的女性性别魅力最有代表性,最惹眼(男性的眼神)和引人入胜的部位,有的描写还融入了男性的审美与性别感受;其三,与此相映照的是,貌丑者其金莲随之相应长大厚重。这一文学现象与清代社会风气与清人审美观念有关。金莲对女将性别身份具有强调作用,要靠金莲来打造她们的风采。深层心理中,潜存着汉族坚持本民俗习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是特定历史时期审美观念与性别意识结合的形象化写照,也是男性心目中理想化女性美的设计蓝图。  相似文献   
68.
法与复仇逻辑──再谈法与古代复仇文学主题宋美艳,王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复仇意识与复仇文化的交相濡染,个体好斗本能与情绪的激发,复仇文学作品的描述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复仇逻辑;为了伸张正义,报复泄愤,受害者亲友(或本人冤魂厉鬼)可以超越众多的限制,不...  相似文献   
69.
宋人李元膺《洞仙歌序》曾谓:“一年春物,惟梅柳间体味最深.”《林下偶谈》也曾载这段动人的传说:“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云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问其故,曰:奴所不能歌者,‘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当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拖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冷斋夜话》亦载苏东坡渡海,“惟朝云王氏随行,日诵‘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显然,上述论列传闻所涉及的柳,是中国文学中一个传统的富有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情趣的原型意象,它集中而鲜明地代表了一种感伤文学传统,同时也是男女情爱、惜春离别的心灵符号.  相似文献   
70.
大约五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在一个她不喜欢的公寓里住,因此她就开始在市里各处寻找一个好的住处,这并非一件易事。在她找了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