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47篇
丛书文集   22篇
综合类   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民族地区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社区中各族居民的交往表现出了多种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中的各族居民交往又可以划分为七种类型。形成影响城市社区各族居民交往的多种因素,提出增进社区各族居民交往的五个条件。认为这样才能增进社区各族居民的交往,能够促进社区稳定、推进城市发展,并为创造和谐的城市社区民族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62.
政治稳定是边境牧区治理的政治保障,也是边境牧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石。当前边境牧区各族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涵括在边境牧区地缘政治环境错综复杂、政治体系治理效能发挥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不平衡不充分、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内存张力等具象化表征,影响着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绩效认同和利益认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有待从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依托党建引领赋能,促进经济绩效提振,实现高效政治参与等维度出发,进一步提升边境牧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边境牧区政治稳定的调适性与耦合性。  相似文献   
63.
“东突”势力的渊源及其活动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东突”势力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东突”势力从“双泛”分裂思想舆论宣传到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转变过程,并从四个方面对“东突”恐怖活动的特点进行了概括,认为“东突”分裂势力从本质上说是集民族极端、宗教狂热和暴力活动于一身的恐怖势力。。  相似文献   
64.
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带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带的现状,指出了西北民族地区培育城市带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同时对如何培育西北民族地区的城市带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65.
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民族地区存在着制约社会稳定的几大矛盾 ,如何妥善解决这些矛盾 ,使民族社会适应转型期的社会结构调整 ,是民族社会稳定机制构建的关键。本文提出了西北少数民族社会稳定机制构建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从构建遏制"东突"恐怖势力活动的政治机制的三个角度,即政治机制的价值体系、政治机制的制度框架、构建政治机制的物质基础等着手,论述了构建遏制"东突"恐怖势力活动的政治机制的必要性和途径,特别是对构建遏制"东突"恐怖分裂势力活动的政治机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7.
本文论述了国家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抽象性与具体性、发展性和稳定性、民族性与阶级性、国内性与国际性等五个方面的对立统一,阐述了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中客观现实的具体反映,指出了国家利益的重要性特征.  相似文献   
68.
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是民族成员与政治系统之间多层面的交互关系。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民族政治社会化在民族政治体系与国家政治体系两个层面同时进行。少数民族成员双重身份认同的形成,蕴藏着民族成员渴望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兴趣和欲望,这为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少数民族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实现政治系统信息内化,并通过管理民族事务、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建构政治行为能力。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民族自治权与国家公民权的统一,也是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在民族政治体系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保证,是理解民族"族员"与政治"公民"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9.
高永久  冯辉 《民族学刊》2021,12(1):35-41, 8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西部边境牧区现代化治理的关键目标和价值引领,从顶层设计、文本分析和实践总结等三个层面出发,明确贯穿于牧区安全、稳定、团结、发展的边境建设与民族团结是其中的关键性要素。在顶层设计中,物质层面推进更高质量的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在精神层面,持续增强文化认同,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上述两个层面都是宏观的关键性要素。在对《"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本的分析中,发掘出6个中观要素、23个微观要素在内的关键性要素体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明确聚焦发展、普惠民生、促进互嵌、增进认同的实践逻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要着眼于边境民众个体的思想认识,真正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0.
关于葛逻禄与回鹘的关系问题高永久葛逻禄与回鹘的关系可以以公元84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回鹘从建国到强盛,葛逻禄从弱小到强大,并迁徙中亚阶段。在这一阶段,两者的关系从友好到敌视,从互助到互争的转变。后期是回鹘从覆灭到迁徙,依附葛逻禄时期。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