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24篇
  免费   2842篇
  国内免费   382篇
管理学   8427篇
劳动科学   336篇
民族学   5856篇
人才学   1828篇
人口学   576篇
丛书文集   24662篇
理论方法论   4407篇
综合类   50035篇
社会学   7276篇
统计学   845篇
  2024年   290篇
  2023年   1069篇
  2022年   722篇
  2021年   1432篇
  2020年   1840篇
  2019年   1926篇
  2018年   868篇
  2017年   1647篇
  2016年   2264篇
  2015年   3386篇
  2014年   7299篇
  2013年   7100篇
  2012年   8270篇
  2011年   7779篇
  2010年   7201篇
  2009年   7259篇
  2008年   8086篇
  2007年   6316篇
  2006年   5289篇
  2005年   4798篇
  2004年   4525篇
  2003年   4078篇
  2002年   3244篇
  2001年   2789篇
  2000年   1999篇
  1999年   983篇
  1998年   513篇
  1997年   454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无论是从思政课教育的内在要求看,还是从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特质及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要求看,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都有其时代的必要性.从字源含义看,爱国主义体现了国家统一、疆域完整、国民互敬互爱.基于此,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的内容选取要体现以"和谐"为基础的国家统一观念,孕育爱国主义情感的山河观念,以"仁爱"为中心的国民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62.
文化记忆媒介经历多次嬗变,从口述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到当下的数字媒介。媒介嬗变为文化记忆当下化提供了基本的结构框架,尤其是数字媒介,对文化记忆的储存、传播和表现产生了诸多新影响。首先,它极大地提升了文化记忆的储存能力,也产生了“数字黑暗时代”问题;其次,它有利于传播个体关于文化记忆的观点和评价,放大了各群体间关于文化记忆的认知差异,改变了文化记忆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最后,它为文化记忆的表现带来了非线性叙事,产生了超文本和超作者,并为文化记忆文本提供了互文性链接,提高了多叙事主体间互动频率。不仅如此,数字媒介的影响还延展至文化记忆的代际延续和集体认同领域。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面临着范式的转型,审美批评从20世纪80年代一种理想的批评范式沦为多元批评标准之一元.这当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的样式发生改变有关.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的兴起与审美批评逐渐式微是相伴而生的.审美批评往往被作为抵抗批评退化的武器.在审美泛化的背景下,审美话语和审美批评常常被溶解到其他批评话语之中.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批诚挚的作家,他们一手搞创作,一手作批评,努力坚守着文学批评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64.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彰显地域性和文化性双重价值的重要资源。在现代文化冲击下,民族地区文化振兴面临村寨建筑文化城市化、传统文化失传、乡土文化主体缺失、村寨公共文化空间萎缩等多重现代性困境。根据云南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禀赋,其乡村文化振兴应该以物质性文化、社会性文化和制度性文化为价值维度。云南民族地区文化振兴应该坚持以乡土性、选择性和公共性三位一体的价值选择为原则。  相似文献   
65.
电影研究的后理论、后电影等概念,与文学理论使用的后结构、理论之后等,虽都翻译为中文“后”,却有其各自的问题意识与对话对象。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齐泽克对波德维尔等人后理论的批判,具有转折时代的特定思想意义。在文化研究衰微之时,齐泽克的再符号化与后理论的认知研究,构成了“索卡尔—文本”事件之后人文知识生产的不同理论选择。在当前后电影状态下,文化研究的持续发展与电影哲学的稳步推进,显示着新文科建设过程中人文研究的新契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66.
当代社会主义文艺是"未来—理想性"导向、"人民—总体性"导向、"艺术—综合性"导向的结合,其主流价值观意在凸显超越实然的应然层面,避免无政府主义、极端相对主义和各种层面的虚无主义,这要求我们在评价时区分"主流"与"支流"、"末流"及"不入流",建构主体性与文化自信,进而达到"规范性共识"与"多元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7.
劳模是一种中国文化现象。劳模文化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根基,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表征和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时代表达,劳模文化亦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价值,为无产阶级获得劳动解放积累实践经验,表征社会主义劳动方式发展进入新阶段,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世界发展道路的指引。在当前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愈加稳健、劳动与劳动者地位日益彰显的时代背景下,深入阐释劳模文化的世界历史价值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劳动精神、推动无产阶级劳动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红色文化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具有先进的时代性。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下,高校需要用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文化教育大学生,红色文化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为其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契机。但现今在高校中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制约,师生红色文化修养的缺失、融入方法的单一以及保障机制的不完善,都造成红色文化融入的阻碍。为此,高校应寻求二者的相融点,促进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入,不断提升师生红色文化修养,为红色文化融入提供便利,并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和全面的保障机制来推动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入。  相似文献   
69.
受顾炎武风俗观影响,晚清新史学的"民史"观赋予古语"风俗"以新意,有了民族性的内涵。以俗观史、以俗证史、以俗写史,成为邓实等人风俗著述的基本特征。同时,受英文Folklore的影响,古语"民俗"也有了新意。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助产士,更多指陈民间文学的"民俗"同样有了民族性的意涵。在20世纪前30年,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出现了风俗与民俗的混用,最终民俗胜出。然而,在社会科学化的民俗学全面莅临之际,史学一直是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根性。因民族性而衍生的国家属性使中国民俗学有了独特的轨迹和品性。  相似文献   
70.
近五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在两者相融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的发掘与路径的探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区分标准以及两者融合的论题与视野等方面的思考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