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4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成人礼是一种古老的青年教育形式,在古代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在当今社会,成人礼已不完全适应现代教育形式,虽稍有应用,但存在问题较多。面对教育现状正确地应用成人礼可以给当代的青年教育带来很大的契机。  相似文献   
82.
佯僙人是毛南族的一个支系,对其历史文化的记载和研究都非常少。观察佯僙人的丧葬活动,通过分析和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文章提出了佯僙人的丧葬仪式反映了其祖先的迁徙历史的观点,认为佯僙人系从广西柳州地区迁移而来,在历史上曾经和汉族有过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83.
论时间制度——以青海民和土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时间制度概念的基础上,考察了青海民和土族农业生产的时间制度及其实践,探讨了时间制度的形成.同时,认为农时、农事及仪式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塑造村落的仪式年度周期,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4.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作为一种伦理制度,一直支配着传统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并起着化民成德的作用.有"礼之始"之称的冠礼在古代中国地位非常重要,它在帮助个体顺利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的同时又引导其进入礼的社会语境.冠礼是以仪式为载体的"成德之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礼仪活动来启发和教育个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冠礼具体仪节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今天依然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85.
宫泉久 《东方论坛》2011,(4):65-68,76
“诗中有人”是赵执信诗学思想的核心,他肯定儒家诗学“发乎情”的同时,又鲜明提出“诗固自有其礼义”,强调诗歌真的规定性。其诗学以与神韵说分庭抗礼的面目出现,是儒家诗学思想的回归和扬厉,是康乾盛世诗坛的异响。  相似文献   
86.
在中国近代经学史上,王闿运的经学研究自成体系,独树一帜,是晚清学术嬗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他提出"经学以自治,史学以应世"的观点,强调通经致用,并指出诸经所言皆是礼,以礼治人必须先自治。五经之中,王闿运独崇《春秋》,认为致用之道在《春秋》,其思想的重点在于礼与乐盛,修文德,崇礼让,尚义轻利,邦国和谐,这与我们所认知的晚清公羊学家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87.
君主政治秩序是儒家政治设计的基本模式,这一样式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超稳的秩序模式,牢固固化和维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这和秩序规范中仁、礼的秩序意义是分不开的,前者是价值理性,包含着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后者是工具理性,具有制度性、道德性、政治性、法律性、仪礼性等特征;二者合在一起共同维系着政治秩序的有序运转。  相似文献   
88.
有学者认为: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是桐城派与“汉学”交恶的肇始者。针对这一论断,提出:汉宋学之争的框架不适合于方苞,方苞没有也不可能反对“汉学”。方苞的学术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背景下形成的,他深受“实学”思潮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表现于方苞前期的学术取向,也表现于他对程朱理学的选择,即重在程朱理学的经世方面,而不是本体论方面;从方苞最为致力的礼学研究中也不难看出“实学”思潮的影响,他的礼学思想从渊源上可以说是与“汉学”同源的,他的“理寓于礼”观点,在一定意义上还为“汉学”家“以礼代理”思想的形成开拓了道路。  相似文献   
89.
仪式中的暴力与牺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暴力作为一个文化主题长久以来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明的传承,当今更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紧张话题。然而,在暴力“一剑双刃”的品质中,人们对诸如暴力的体认,对暴力形式和内涵的认识以及在暴力的工具性使用等方面,尚未充分厘清。人类学及文化研究对暴力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许多方面展现出独特的见解,尤见于仪式理论中。本文试图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考释,以经典民族志为依据,对暴力的意义、仪式中的暴力和牺牲的作为进行梳理和阐发。  相似文献   
90.
“於菟”仪式的民俗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历史与现状、传统与生活的文化产物,“於菟”系列岁末民俗在其特定的时空上表现了其特有的文化传统,通过仪式实践实现民俗意义,即外在的多元结构和内在的象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