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49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陕西商洛方言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洛人口根据移民来源的先后可分为两批,一批是本地人,主要分布在商州、丹凤、洛南等市县城市广大地区,讲此种语言的人主要是当地土著居民和明代移民至此较早的"大槐树人",他们以主户自居。另一批是第二次移民高潮来陕的人,他们的祖先于清初伴随着"湖广填陕南"的浪潮从江南和广东、福建沿海等地入陕定居,故被称作"客户人",其名称和"客家人"的叫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商洛的本地人还称"下湖话"为"蛮子"山蛮子"鬼蛮子",下湖人则称本地话为"瞎家伙话"爪子话"奤子话"。在相关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种称谓的说法作出了相应地解释。  相似文献   
82.
汉语和阿语的亲属称谓差异较大,它反映了两个民族的人际关系、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本文从汉阿两个民族的文化渊源入手,就汉阿亲属称谓的繁与简、汉阿父系称谓与母系称谓的差别、汉阿亲属称谓在排行上的差异、汉阿亲属称谓的泛化使用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颇具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83.
马克思主义哲学称谓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称谓辨正唐远镜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称谓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一种学说如同认识某个事物一样,主要应关注它的内容,关注学说的思想观点及其理论体系,而不在它的名称或称谓。但是,名称或称谓也不是一个完全无关紧要的问题。中国古...  相似文献   
84.
依据"的"出于"者"及袁毓林"谓词隐含"等理论,求证了"NP+的"的渊源历程和结构理据"NP+的"来源于"NP+者","NP+的"中隐含了"作、当"一类动词,它是"作/当+NP+的"的紧缩形式,其中"的"提取"(作/当)NP"的主语,这种"的"跟"VP+的"中的"的"是同一个名词化标记.从汉语的发展趋势看,"NP+者"演变为"NP+的"后,最终的结果将是名词化标记"的"的脱落.  相似文献   
85.
"足下"是奏汉时期人际交往中普遍使用的尊称称谓,它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时各国君主的尊称.秦汉时期,"足下"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再是少数尊贵独享的尊称,而是成为社会大众都可广泛使用的尊称称谓."足下"称谓内涵的嬗变反映了统治者称谓政策的改变,对称谓的形成、转变与演化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恰是促成统治者称谓政策改变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86.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汉英职衔称谓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中西文化内涵,并提出在汉英职衔称谓的翻译上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客家”称谓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罗香林先生到近年的客家学研究者 ,对“客家”称谓出现的由来与年代不断有所讨论 ,然而一些讨论或因文献资料不足 ,或因对文献的理解有偏差 ,更在于未能寻得更多具体史料的支持 ,故而不是语焉不详 ,就是过于主观武断。“客家”称谓出现的年代问题 ,是客家学理论架构上的一个重要关节点。这个问题不解决好 ,“客家史”也难于动笔。笔者近年侧重研究清初“湖广填四川”和“迁海复界”所引发的客家移民运动。这一考察经常涉及“客家”称谓问题。本文即在对四川、广东、福建、台湾、南洋移民考察的基础上 ,提出“客家”称谓的出现应在“客民第四次大迁徙”的康熙至乾隆年间 ,而且是以“他称”率先出现在广州府、肇庆府的粤语区域内。“他称”转为“自称” ,作为客家民系整体说来 ,则应是咸、同年间“土客大械斗”之后。  相似文献   
88.
89.
族类称谓的类型、制作及不同时期涵义的演变,反映了民族交往的历史过程,体现了族际政治的结构变化。文章尝试走出自称与他称的传统二分,以官方称谓引入国家对族类称谓的影响,把族类称谓分为自称、他称与官方称谓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从官方称谓与自称和他称的关系出发,整理了封建王朝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以后三种背景下我国族类称谓相互转化和发展演变的大致情况,尝试厘清不同时期称谓演变背后的原则和脉络。称谓制作与演变背后,是意识形态、族体政治与民族交往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0.
买地券作为地下出土文献,其时代明确、材料丰富、语料真实,具有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买地券的语言特点鲜明,是研究当时语言的宝贵语料。今以元代买地券作为研究语料,从中选取出十二个具有时代、地域和专业特色的称谓词语进行考释,以期促进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促进近代汉语词汇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