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7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1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97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15篇
理论方法论   156篇
综合类   1868篇
社会学   174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作为典型的“那(稻作)”文明类型,壮族民间信仰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即“壮族模式”.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角度,以壮族先民的“天地形成”“造牛”及“文字观”等民间信仰观念为例,认为壮族民间信仰的内在认知模式属概念隐喻:先民基于非命题感觉运动意象图式建构抽象概念,并通过对抽象概念选择性投射合成创造出丰富的新概念.正是先民对概念隐喻的创新性整合,产生了独具壮族特色的民间信仰.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审视壮族民间信仰,有助于揭示其背后人类认知普遍性及独特生态环境下产生的特异性,从另一个角度促进对壮族民间信仰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82.
培育我国公民法律信仰应坚持立法的科学性,提高立法产品的质量;坚持严格执法,确立法律至上理念;坚持公正司法,更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强调应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注重公民权利意识的培育。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3.
作为地缘性政治悲剧,马列主义随"苏联解体"已被前苏东地区彻底抛弃;对中国而言,剖析这段悲剧及形成原因,既在昭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斗争之残酷,也为社会主义国家立一座警示之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持续发力之际,为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少受干扰,就不得不对我们走什么路、打什么旗、由谁领导和如何看待历史等问题再次做出确证,以免在国内外意识形态尖锐对立之际重蹈前苏东的覆辙。  相似文献   
84.
“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5.
维特根斯坦的宗教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宗教需要激情信仰,不能也无需采用理性论证的方式来检验宗教教义的合理与否、宗教体验的真实与否。二是宗教活动包含三个层次:信奉、参与、言说。以信奉宗教为基础,具有一定"家族相似性"的信徒,自愿参与到宗教活动的"语言游戏"之中,成员互动、遵守规则,最终使用有意义的语言言说宗教。三是宗教作为一种"生活形式",能够给予人生意义,但既不神秘,也不是必须选择的途径。对于是否要拥有由宗教赋予意义的人生,每个人有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86.
"藏羌彝走廊"内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并呈现和谐共存和睦共荣特征,是我国典型的多元文化汇集之地。道教作为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华文化、历史和民间习俗、民众心理等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以民俗学视角,主要运用"对点式"观察分析法,梳理走廊中具有典型代表的藏羌彝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中的道教文化要素,探究道教文化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内在关联,拓展藏羌彝走廊的整体文化共同特征,并就如何发挥好民间信仰文化作用,更好推进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整合、维护宗教生态平衡、增强区域和国家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事业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7.
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处于乡村社会之中的民间信仰体系经历着两次较大规模的由断到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民众宗教生活的状态,是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众宗教生活史。该研究集中对此两次“未预结局”现象进行讨论,通过其在一个壮族社区生活场景中的具体呈现,以展示出前后两次断裂与重拾的实际状况,尽力寻找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力量,以及这种力量与当地人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88.
当前,研究道德信仰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但多数都是从社会整体出发,较少具体到当代大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中坚,树立和坚定道德信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状况关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具体进程。因此,考察他们道德信仰缺失的现状及其症结,剖析其多元成因,并探讨建塑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对策措施,就成了一种必然。本文试就学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作一梳理与概括。  相似文献   
89.
社会主义高校姓"社"的根本准则,对新时期下高校高层次知识分子信仰教育的培养机制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有关高校高层次知识分子,即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信仰教育同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兼容互渗,逐渐成为高校研究生信仰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担当。  相似文献   
90.
斯文·赫定是瑞典籍的世界探险家,先后多次前往中国进行科学考察,并自诩其已与中国结婚.1927-1936年,他率领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进入中国的内蒙古、新疆等内陆地区进行了为期八年的考察,在日记中记述了大量有关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社会生活见闻.本文结合其日记记述,辅之相关史料,论述民国初年内蒙古西部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生产活动、民众信仰、社会生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