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3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1864—1920年)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精神现象与社会经济的关系问题.华裔学者余英时先生说过:“韦伯在今天西方的社会科学界和史学界,显然是处于中心的地位.在近代西方哲学上,哲学家中有人向康德立异,也有人和他同调,但决没有人能完全不理会他的学说,今天韦伯的情况,和康德十分相似.”(转引自《学术生涯与政治生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年版第131页)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1911年,韦伯开始撰写多卷本大部头著作《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试图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探究近现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只在西方诞生.由于当时人们通常都把市场体制看成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所以,韦伯在这里实际是试图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西方出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东方却未能如此.在著述中,韦伯不仅仔细研究了西方宗教伦理与市场经济形成的关系,而且还仔细地比较了东方宗教伦理与西方的巨大差异,并用这种差异来说明东方未能形成市场经济的根源.其中,作为西方仔细研究中国儒家和道教文化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韦伯提出,中国近现代之所以未能像西方那样形成市场经济,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西方加尔文教那样的禁欲主义经济伦理,据说,中国“儒教”根本没有艰苦勤劳的经  相似文献   
82.
推进人权唯物论和人权辩证法——近二三年我国人权研究述评●胡义成施连成我国人权理论研究,近二三年进展很快,基本上摆脱了初创时期的那种稚嫩简陋,逐渐走向缜密圆熟。法学和哲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对人权的不同层面加以阐释,而且彼此渗透,互为参照,亦使学理日臻...  相似文献   
83.
文明研究,是当代西方学者热心的课题。在研究中,他们不仅提出了许多新见解,而且还应用了不少新方法。这些方法,一方面反映了西方学者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着新技术革命对文明研究方法的巨大促进。这后一方面,是很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并批判借鉴的。本文拟对西方未来学“悲观派”代表米都斯小组使用的数学模型方法以及“乐观派”代表托夫勒借用耗散结构理论的方法进行简略述评。  相似文献   
84.
也谈嫉妒     
某些领导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掌权地位,嫉妒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压抑,排斥,以至迫害有才者的现象,在我国解放后三十年的岁月中,时常出现。在十年浩劫中,情况就更为严重。可是,以前人们对此总是避而不谈。“嫉妒”二字,很少见诸我们的报刊杂志,更不要说被当作一个人才学专题来研究了。“四化”呼吁人才,人才学又把这问题尖锐地提到了社会之前。《人民日报》在题为《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的社论中写道:“要做一个爱护人才的领导者,切不要做嫉妒人才、败坏人才的领导者”。看来,此问题确乎是必须而且可以谈一淡了。  相似文献   
85.
<正> 如果我们把实践如同世界上任何现象一样,视为物质进化序列中某个环节的表现形式,那么,它就应当服从物质进化层积律。 或曰:实践如果不是“物质进化序列中某个环节的表现形式呢? 答曰:这根本不可能。一切物质形态都处于进化环节之中。一切现象都是物质进化在不同层次上的展现形式。社会如此,人的精神如此,实践如此。直至目前,各种对实践的解释虽然五花八门,但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拿出充分的证据,说明实践自外于物质进化层次序  相似文献   
86.
在社会主义各国理论界,人们均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仅仅归结为劳动价值论,并由此批判西方的效用价值论。在我国直至不久以前,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也固守着这一“阵地”,并一再批评承认当代效用价值论有一定合理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87.
1980年初,理论战线拨乱反正的任务紧迫;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潮流也在奔涌。在这种情况下,我发表了《试论人性》(《光明日报》1980年1月31日)等文,在坚持阶级社会中人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力主不能把人性仅仅归结为阶级性。拙文参照刘少奇同志对人性二  相似文献   
88.
“以人为本”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唯物史观以及其后的推进,是以“以人为本”的“主客体互补”的模式为轴线的。列宁和斯大林的哲学存在的问题是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一方面是有中国特色的人道主义即仁道主义的奉行者,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公然批判人道主义。“四人帮”恶意批判人道主义,从理论本质上表现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道主义的彻底背叛。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
美国著名数理经济学家肯·阿罗(1921年生)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他获奖的主要成果,是揭示了“不可能性定理”,后人俗称为“阿罗定理”.这条定理的最大学术特点,是用数理逻辑求解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因而,其结论不仅成为获得经济学诺奖的成果,而且应当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一个根本性定理.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几乎所有学科,都不能不涉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遗憾的是,在西方,由于阿罗定理与传统的个人民主主义价值观有所抵触,所以对它的研究和宣传仅限于一些最有直接关系的学科,未能被提到历史哲学的角度加以究诘;在我国,一则因为“阿罗定理”是美国学者所揭示,其价值观选择使有些人生疑;二则因为许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知识背景只限于传统或人文科目,对当代数理经济学和其它数理科学知之不多,所以,对阿罗定理也颇觉“面生”,更不知道,它至少是从当代数学角度对民主集中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最佳论证.应当补课.  相似文献   
90.
1.虽然在世界上和在中国,人体特异功能(以下简称“特功”)现象的发现和研究,已有相当长时间的历史和效用,但是,当代中国大陆的哲学界除了稀疏的“批判”外,基本上至今对之保持着沉默。本文试图对它的本质及其导引出的超越传统认识论的感识论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认为,一切物质进化形态都是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高级的进化形态把低级的进化形态以扬弃了的形式包含于自身中,亦即前者以后者作为自己的结构成份之一,同时又具有自己特殊的成份(这种成份由前者经过突变而产生);两方面彼此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高级进化形态。完整地把握某一进化形态的前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