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1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81篇
管理学   1276篇
劳动科学   87篇
民族学   218篇
人才学   309篇
人口学   55篇
丛书文集   2982篇
理论方法论   485篇
综合类   6695篇
社会学   940篇
统计学   176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929篇
  2013年   760篇
  2012年   985篇
  2011年   1033篇
  2010年   955篇
  2009年   953篇
  2008年   1061篇
  2007年   723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597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82.
新诗已年届百年,但新诗的文体标准抑或诗性特质仍然没有一致之论;既往的探索虽然丰富多样,但提出的观点大多属于进乎技矣的大道之论,很难将它们落到实处;问题的症结在于诗人的创作、批评家的阐释与读者的欣赏之间出现了话语装置的混乱与错置现象,无法充分揭示新诗艺术及精神的成就与奥秘;就当下而言,我们可以甚至必须从现代汉语言及现代中国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情智双修"为轴心,在秉承及转换中外诗艺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个人性、公共性、神圣性、世俗性、现代性及后现代性体验都各有探索的新的诗性标准。  相似文献   
83.
84.
将网络"丧"文化的创造、传播和解读放置于青年话语形成的整体脉络中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梳理和民族志访谈的方式来收集和提炼素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文本建构上,不同形态的"丧"文化表达均运用了与主流叙事相分化的逻辑和修辞,语言上呈现出反讽和自贬的意味;在认知结构上,"丧"不等同于青年的真实状态,"丧"文化的情绪表达与实际操作之间形成了不协调、不一致的反差;在心理动机上,"丧"文化反鸡汤的自我嘲弄实际上更偏向一种网络叙事,是青年群体为逃避或减轻现实压力所创设的一处临时场所;在情感认同上,"丧"式表达在互联网空间里的流动使得面临困境的青年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成为一种认同塑造与解构的方式;在影响机制上,"丧"具有反向赋能的积极意义,能让青年人认清处境、感受危机、重新崛起,甚至激励成功。  相似文献   
85.
各种机构话语类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仪式性,科学话语作为一种机构话语类型,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仪式性。对科学事件中毕业论文答辩的仪式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仪式的语言特征,并进而理解仪式话语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我国正在进行的《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是一次无国际压力、主动、全面的法律修改。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技术现代化的现实情景以及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场景,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的目标,即在于为参与建构著作权全球治理提供中国应对方案,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现代制度产品,为中国特色先进文化产业化提供法律保障机制。此次我国《著作权法》修订的重点则主要呈现在著作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三个层面,并具体表现为权利产生机制、权利利用机制和权利救济机制的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90.
元认知发展是学前儿童发展的核心之一。通过对学前教师在数学活动中的元认知教学行为和话语进行个案观察和 分析,可以发现相关教学现状不够理想,主要源于教师元认知意识及相关知识或技能不足,同时也是教学客观条件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