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9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88篇
管理学   1924篇
劳动科学   128篇
民族学   587篇
人才学   543篇
人口学   81篇
丛书文集   4181篇
理论方法论   699篇
综合类   8889篇
社会学   1410篇
统计学   228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1023篇
  2013年   895篇
  2012年   1081篇
  2011年   1280篇
  2010年   1166篇
  2009年   1250篇
  2008年   1542篇
  2007年   1123篇
  2006年   974篇
  2005年   951篇
  2004年   979篇
  2003年   967篇
  2002年   783篇
  2001年   681篇
  2000年   563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991.
诉说离乱与建构主体——论马来西亚华人新生代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华人新生代的崛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华文文坛的重要现象.马来西来华人新生代在创作中甚为繁复地诉说着离乱的过往与身世的漂泊,这不但反映了他们成长期所经受的国族认同危机,而且透露出他们试图通过离乱历史的叙事而建构其马来西亚"国境内少数民族形象"的族群意识.但这种建构虽然以寻求认同为旨归,却天然地和当局打造马来西亚国族共同体的意识形态相冲突,而这冲突的双方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似乎又共同面临本真性幻觉的困境.  相似文献   
992.
鲁迅作品的经典性表征之一在于它广多的阐释性.在传统的政治性、阶级性"偏读"中,"我"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历程或多或少被忽视了的.重新阐释<故乡>,也即细密梳理、勾勒、陈列"我"的精神与情感过程,重新界定<故乡>的自我纾解特质.  相似文献   
993.
"两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意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两课"教学中政治文明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学理念,使大学生的政治文明意识内化为良好的政治文明素质和行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实践,是"两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政治文明意识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通过对“问题”本身的界定 ,并参照我国现在课程编制、教与学的实践 ,具体分析“不提问题”的小学生、中学生和不知道“问题是什么”的大学生、研究生之类“无问题的学生”现象。  相似文献   
995.
当今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文化交流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从译者应具有的跨文化意识(即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的角度,讨论原文语篇连贯的解读以及译文语篇连贯的重构,指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化,更是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96.
由于对传统的因袭和对大众口味的迎合,新武侠小说作家在创作中遵从男性视角以及对男权潜意识的向往使作品在女性观上基本没有什么突破,因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显得底气不足而有先天缺陷,他们的作品塑造的只是男性希望看到的女性,而不是真正的女性.新武侠小说建立的是一个美妙的以"情"义"为出发点的男人的乌托邦,因而在女权主义高涨的今天,这一文学样式的衰落是可预期的.  相似文献   
997.
文学理论主体与客体的区分,是认识文学理论活动的一个前提.作为研究者的文学理论主体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文学理论家在研究过程中的致思方式,至少可以从理性思维、能动性、问题意识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他们的主体特征与素质修养,也会影响到文学理论研究的方式、过程与结论.  相似文献   
998.
<边城>在爱与美的氛围中交织着浓厚的死亡意识,二者的张力关系深化了小说的悲剧内涵.这是一个爱与失去的永恒悲剧,从中折射出沈从文对人类在爱与失去中无尽循环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999.
文章认为,"游世"已经成为元代作家们一种群体性的生存方式,自然,这种群体性的游世意识必然地渗透到文学中.具体来说,游世意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痛苦的历史情境中,对历史文化价值与自身生命的无奈进行自嘲与戏谑;二是在价值"虚根"中借否弃人世"无待"的态度,来显现一种"逍遥"的文化镜像;三是展示情欲,体现为一种文化松绑后的放纵.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游世意识,元代文学表现出了奇特的面目.  相似文献   
1000.
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尤根·哈贝马斯的规则观涉及三个理论问题:遵守规则的条件、规则意识的产生和规则正当性的辩护.他把主体间性看作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离开了主体间性,就无法知道某人是不是在遵守一条规则;离开了主体间性,就既不能形成"规则意识",也不能从"规则意识"中发展出"原则意识"、分化出"价值意识".离开了主体间性,更无法为规则的正当性提供辩护.哈贝马斯之所以关注规则概念,是因为他关注这样三个实践问题:"区别于自然现象的社会现象的研究何以可能?"、"现代社会中真正自由的人格何以可能?"、"现代社会制度的合法性辩护何以可能?".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哈贝马斯用他的交往理性概念来扬弃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把康德关于"无规则即是无理性"的观点和哈贝马斯的"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得出"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理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