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391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09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787篇
理论方法论   136篇
综合类   2044篇
社会学   144篇
统计学   13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91.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是晚清吴汝纶据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删选而成的一部大型诗文选本。该书的编选与刊刻均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该书于其任教直隶保定莲池书院期间编选而成,编选动机源自维新变法前后吴汝纶对中学存亡的深刻思考。该书在民国初期的刊刻出版与桐城末派大护法徐树铮对自我权力的维护有直接关系。该书在校勘、圈点、评注等诗文评点中,体现出编选、刊刻者强烈的流派意识,显示出桐城派传统的传承性。该书对汉魏六朝诗文的认可、推尊,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桐城派固守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体系。该书吸收曾国藩、方东树二人的诗学观念,以气势、情韵论诗与文,发掘汉魏六朝诗文的劲健、华妙之美,呈现出晚清桐城派独特的“六朝想象”。  相似文献   
992.
顾颉刚是中国最早收集和研究歌谣最有成就的人,《吴歌甲集》的出版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史上一件特大的大事,北京大学胡适、沈兼士、刘半农、钱玄同、俞平伯等五个著名教授为他写序,给予特别高的评价。顾颉刚对民间文艺学的民俗学的贡献和五四时期北大学者教授们坚持科学民主的学术风度让后人景仰。而当下在一些文化团体、学术部门泛滥成灾的封建帮派作风、宗派主义思想,以及打击压制理论创新的学术腐败行为,只能对学术研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993.
布洛陀经诗文本与母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布洛陀文化为背景,试图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重新深入布洛陀经诗的文本内容与演唱情境,依据经诗祈求福祉、禳解冤怪的两大功能,探索其中涵盖的创世史诗、早期英雄史诗等史诗细类,并发掘其中的英雄史诗母题及其文化内涵,阐释壮族文化特质,阐述笔者眼中的经诗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94.
以儒释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了宋儒的语词和概念;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这些语词和概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三是这些语词、概念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使伊斯兰教哲学被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以伊释儒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其所借用的儒学概念范畴的思想内涵进行改造;二是这种改造基于伊儒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三是这种改造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对伊斯兰教的立场坚定不移,对伊儒思想的异同严格区分,对儒学面对的问题适度同情,对儒学的整体思想全面观照,则是王岱舆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汉译佛经曾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论题近年深受国内外学人关注,研究工作日趋活跃。本文评述的《杂宝藏经》,汉泽者之一昙曜为北魏高僧,以主持开凿云冈石窟而名传后世。本经于公元4世纪在西北边陲问世后,所集印度故事纷纷流向民间,蜕化为著名的中国民间故事,如老人智解国难、公主自主择偶、呆女婿学话、乌鸦智胜强敌等,由此构成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相似文献   
996.
清代词集序跋中的词源之论,主要体现在三种观点中:一是词为"诗余"论,二是词为"倚声"论,三是词为"诗余"与"倚声"相结合论。其中,在第一种持论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总体上阐说到词源于诗作之体,二是分论到词源于风骚之体。在第二种持论中,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侧重从音调渊承上加以论说,二是侧重从体制渊承上予以切入。上述几个维面,共同构建出清代词源之论的主体空间,为后人全面深入地把握词体之性进一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对移是宋代地方官调换差遣的制度,执行者是地方的监司、知州。作为地方政治空间中的对移处分,固着于北宋后期,并在南宋时期制度化。从相关对移处分法令中,可以发现对移是对庸懦地方官员的较轻处罚,具有及时性,但处罚力度要远低于因违法而受到的奏罢、弹核。《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诸多对移处分事例的记载,可见"州县自理之案"的对移处分是地方行政空间中监察制度的重要形式,也影响着宋代地方州县政治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998.
正对唐诗在唐代的传播进行研究,是一个颇有难度的课题,因为这必须涉及诗歌的传本,而雕版印刷虽然出现在唐代,却没有刊印过唐人的诗文集。据笔者所知,五代时和凝与贯休的集子是中国文人最早进入雕版印刷的,而唐人诗文集的刊刻在宋代才开始。没有版本依据,没有刊刻地点,没有印本数量,除了敦煌遗书中少量诗文残卷抄本,没有其他实证材料,要想描述唐诗在唐代如何传播,已经很有难度,更何况还要探讨唐诗传播与唐诗发展的关系。我对这一课题曾有过些  相似文献   
999.
游艺在对儒家天道观诠释和构建过程中,对"科学"和"伪科学"进行了划界:把天文测算与吉凶占候区分开来;把地理观察与风水堪舆区分开来;把"科学"含义上的"数"与吉凶含义上的"数"区分开来。在他之前,徐光启、熊明遇、方以智都曾对占验文化进行过批判,使其划界工作有了理性自觉的思想基础。而这种划界,又使他构建的儒家天道更加倾向于科学天道,使儒学天道在不放弃人文理性的前提下,达到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的和谐。这种划界,既符合其研究天文历法的主旨,也对应于天道和人事联系的理性内核。当然,他的划界也具有不彻底性,其根源在于:他的科学理性和儒家性命文化中与占验有关的内容有融合的成分;但这并不影响其在学术思想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心广 《船山学刊》2014,(3):127-127
正故国余魂常缥渺,残灯绝笔尚峥嵘。出处:《王船山诗文集·病起连雨》,中华书局版。赏析:1685年,王船山曾大病一场,痊愈后作《病起连雨》诗四首,其中第三首为:"白发重梳落万茎,灯花镜影两堪惊。水金丹诀闻方士,土木葠膏累友生。故国余魂常缥渺,残灯绝笔尚峥嵘。悬知药力消冰雪,未拟垂杨听早鹰。"此诗叙述了晚年船山体弱多病,服药不见好转,就着灯光对镜梳头,白发散落一地,镜中枯瘦如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