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吐蓄、南诏是唐代在我国西南地区先后兴起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这两个政权虽然都与唐朝来往频繁,关系密切,但在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战争的起因及战争性质等方面却有较多差异;虽然都十分仰慕中原文明,但在具体接触中原文明时的心态大不一样;虽然都积极吸收中原文明,但吸收的方式也不一样;虽然都乐于到唐朝拜,但朝拜的动机和特点却不尽相同;虽然都曾多次接受唐朝的册封,但各自均有特点;虽然都非常看重与唐会盟,但会盟的特点却不尽一致。具体考察这些异同,分析其中原因,将会有助于隋唐民族关系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其思想由以武力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弃隶蹜赞在《请修好表》、《请约和好书》和《献皇帝书》等三份上书中,强调了互信在民族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同为一家"的观点。乞立赞的"三恨",为修复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从吐蕃大相尚结赞与唐朝会盟于清水到平凉劫盟,标志着双方关系的逆转,反映了尚结赞复杂的心路历程。长庆会盟是吐蕃与唐朝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可黎可足在盟文中所确立的"偃兵息人"、"患难相恤"的路线,既是对清水之盟"固结邻好,安危同体"的继承和发扬,也成为吐蕃处理与唐朝关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科研育人”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高校的育人方式,目前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主要有“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三种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科研育人”的提出,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科研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影响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4.增强学生识假辨伪、反对迷信愚昧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良好学风;6.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国内外的一些高校已在科研育人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学习.“科研育人”应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发挥科研的育人功能,需要学校、社会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应当建立健全学生的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探讨安史乱军的民族构成是研究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性质和持续之久诸问题的关键。关于这个问题,吕思勉、岑仲勉、陈寅恪、韩国磐等前辈学者都有所探讨,但都不够深入,且有片面化和简单化之感。为了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现将目前所能见到的史籍中有关安史乱军成员的姓名、官衔、籍贯或民族表列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广难以封侯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李广,陀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为人耿直,为官清廉,射技精湛,武功高超,一生曾与匈奴交战70余次,是汉武帝时期闻名全国的军事将领,有“汉飞将军”之称。但他官运不佳,仕途坎坷,终生没有封侯。李广十分苦恼,以致于去求望气王朔看相算命。对此,《汉书·李广传》有详细记载:广与望气王朔语云:“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  相似文献   
6.
先秦政治婚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明德 《文史哲》2002,(3):113-119
就族类、中原诸侯国关于夷狄的概念及国势而言,先秦政治婚姻大致可分为七种类型;先秦各国主要出于结交军事同盟、恃大国以图存、取人之国、巩固盟约、解除兵威、酬恩报德等目的而联姻,但各种联姻的性质却不尽相同。先秦政治婚姻呈现出多元化、多方位,“媵”婚现象比较突出,小国往往被婚姻大国所灭,强国干预弱国内政等特点。尽管先秦时期的政治婚姻与汉唐和亲有很大差别,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却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论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崔明德众所周知,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民族关系不断恶化,其症结究竟在哪里?但是,少数民族的侵扰最终没有动摇了唐王朝,其原因又是什么?学术界对此迄今没有作出正面回答。我们认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不断恶化的症结,在于唐高宗和...  相似文献   
8.
始终怀有反清复明抱负的王夫之,通过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研究、反思和评论,系统阐述了“不以信义结夷狄”“夷狄相攻,中国之害”“战与和,两用则成,偏用则败”及“和亲无耻”等思想观点。王夫之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又有传统儒家思想的浸染,也有个人对民族关系的体验,还有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影响。民族关系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统一、经验理性和托古论今是王夫之民族关系思想的主要特征。王夫之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时代局限、阶级局限、认识局限以及狭隘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唐武宗会昌灭佛后,下诏说:“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僧俗尼二十六万余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唐会要》卷47《议释教》条上)然而,这条诏书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效果如何呢?回答是否定的。其一,“收膏腴  相似文献   
10.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事变.从此,唐王朝由高度繁荣,勃勃生机,转为日趋衰落,步步滑坡:中央政权机制失灵了,宦官口含天宪干预朝政了,藩镇割据出现了,国家摇摇欲坠了.作为发动叛乱的首要人物安禄山从此成了历史罪人,时时遭到后人痛骂.痛骂固然可以解恨,但不能推进科学.我认为;与其痛骂,不如认真探讨一下安禄山何以能由一个被人奴役的放羊娃逐渐发迹,成为身兼三镇节度使的显贵人物,最后走上叛乱之路;他在何种条件下发动叛乱;从他的一生中后人该吸取哪些教训.这样,对社会,对学术研究,想必都有好处.可借,迄今为止,对安禄山和安史之乱的研究,还仅局限于几个具体间题,没有进行全面探讨,不少地方仍是空白.这是唐史研究有待深入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