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司法进行认真的研究应该从原始社会开始。按照文化人类学提供的资料和研究方法分析,原始社会中已经孕育了现代司法的雏形。原始社会的司法具有纠纷解决、规则形成、权力制约、社会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6,(9):51-58
本文针对叶志坚先生《也谈柯瓦列夫斯基笔记主题》一文的质疑进行了详细回应,为《柯瓦列夫斯基笔记主题新探》的学术观点做了有力的辩护。本文重申,马克思晚年所作的"柯瓦列夫斯基笔记",其主题并非探讨"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未来前景问题",而是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澄清这一点,有助于合理认识该笔记的学术价值、历史地位,还原马克思晚年思想、晚年探索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春秋末期,齐国君主景公患了水气内停病,一直未见好.这天夜里,景公忽然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力不能胜,醒来之后担心这是否预示自己死期将近? 第二天早朝,景公对当时的国相晏子说:“昨晚我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被打败,我大概快死了吧!”晏子略加思索,说:“请个占梦的来预测一下吧.”景公准许后,晏子就派人用车去接占梦者,而自己站在宫中的小门边迎候.占梦者到后,晏子告诉他景公做梦.占梦者说:“让我先查一下占梦的书,看上面怎么说.”晏子说“不必查了.  相似文献   
4.
从原始社会的部落群体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村居群体都是一种古老的社区模型,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通过群居生活获得生活资料,并在长期的合作生产与生活交往中,建立了自然的情感联系与心理认同,慢慢也就形成了本群体共同的文化习俗与道德规范。此外在共同的生活中选出群体的领袖,形成一定群体组织,来满足成员的各种需要。  相似文献   
5.
晓平 《山西老年》2010,(9):29-29
每当人们读到"吻"字,便会联想到"亲吻"、"吻别"等词语,由于这些词带有一点"洋味",有人便以为"吻"是外来词。其实,"吻"字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东汉许慎《说文解  相似文献   
6.
黄大宏 《唐都学刊》2000,16(1):88-91
史前及现代原始部族中的一种重要的巫术活动——成人仪式具有诸多特性.一般的成人仪式是从新生儿的命名礼开始,到该新生儿与部族的集体表象重建互渗关系为止的一个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信仰的传承行为;特殊的成人仪式是部族中巫师的承袭仪式;就结婚的意义而言,成人仪式是宣告性成熟的礼仪.  相似文献   
7.
一等聪明     
看到一个民间故事。 说清朝末期,上海闸北区有一家梨膏店,生意做得很大,店门口写着“天知道”三个大字的牌匾。  相似文献   
8.
"阅读会让人变得善顺、柔软和包容。"肖立说话时热情、简单而凝练。他35岁,海归背景,在福州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他称自己没有社会上升阶层普遍拥有的野心,仅希望能够在家底殷实的情况下每天喝茶读书,闲散一生。勃兰特·罗素曾说过,有钱有闲才是产生闻名的基础,就像古希腊贵族的生存状态一样,所以20万人的雅典产生的那些哲学家,至今依然是人类文明的高峰。若把人生降到悠闲生活的层面,就不需要智力、财力有多么杰出,毕竟阅读仅仅是为了身心的愉悦。  相似文献   
9.
韩非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战国末期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他创立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他的法治思想的介绍,以说明他的思想对于当今我国建设法治国家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者,中庸之道。春秋末期晏子提出“因中致和”。《礼记》也提出了“中和”的理念。“致中和”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不偏不倚的和谐境界。社会工作帮助服务对象改善社会功能、融入社会,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达到“致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