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岳庆平 《领导文萃》2013,(15):40-43
项羽是中国古代"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是气贯长虹、叱咤风云、勇武绝伦、侠骨柔肠的盖世英雄,也是两千多年来广为民间传颂和喜爱的"战神"和"爱神"。项羽祖父项燕是战国末期楚国名将,被秦将王翦所杀。项羽随叔父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后率军灭秦,威震海内。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分封十八诸侯王。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后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亡,年仅三十一岁。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所请神灵多来自传统戏文小说,此种选神方法的便捷之处在于戏曲是舞台艺术,具有可感性,戏中英雄为团众提供了直观模拟的对象。义和团崇拜的戏曲人物有四种系列,分为正统神灵和反叛神灵两大类。关羽、岳飞、杨家将等皆属正神系列,而武松、孙悟空、猪八戒等则分别为世俗和神怪反叛式神灵。这些神灵不仅本领非凡,而且富有动感,能直接触及团民的日常生活志趣。团众选神是严酷形势和紧急情况下的行为,因此,其所选择的神灵有人数众多、来路驳杂的特征,但是,此类神灵的反智特性、好战禀赋以及冤屈遭遇,局部意义上反叛了清朝官方和士绅集团拥戴的正神系列,但依然有与正统神灵系列重叠之处。团众选神是时代风云际会促生的产物,反映了晚清至高权力松动状态下意识形态的摇摆状态。  相似文献   
3.
《21世纪》2012,(11):72-79
1939年10月2日,湖南长沙幕阜山北峦,中日双方在此激战正酣。这场战役打了快一个月,历史上称之为第一次长沙会战。幕阜山这次行动代号为“山豹”,川军第27集团军的任务是隐蔽插入敌后,想从日军背后捅一刀子。但这天下午1点半,中方击落了一架日军运输机,一个小时后,前方指挥所突然发来消息:山豹行动取消,速携文件返回。  相似文献   
4.
张鹏 《西域研究》2012,(1):93-100,144
本文从毗沙门与鼠二者的关系出发,分析在古印度作为财神象征的鼠与财神毗沙门天的联系,进一步探讨在于阗作为本土崇拜之神的鼠对推动毗沙门天信仰的作用,以及在敦煌及中原毗沙门天与鼠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良旭 《职业》2012,(31):71
在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穆桂英是一个被神话了的巾帼英雄。她征战卫国,屡建战功,在人们种种臆想中成了一个刀枪不入、不食人间烟火的女战神。大型古装电视剧《穆桂英挂帅》对穆桂英的人物形象有了很大突破,彻底颠覆了她在人们脑海中出神入化的形象,将穆桂英从一个真实、亲切、可爱的邻家小妹,成长为巾帼英雄的过程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而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穆桂英3岁进山,5岁开始学阵法。一个阵法,她学了15年。15年,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坚强,从中我们看到穆桂英的刻苦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是关羽崇拜形成初始阶段的标本式戏剧.此剧借助关羽战胜蚩尤的戏剧演示,完成了关羽从土地神升格为战神、雨神的加冕礼.关羽作为全能神祇的衍化亦是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7.
关公进入西藏,是将关公作为战神和保护神来接受.由于关羽身上,11忠义"和勇武"两重信仰基因,导致了丈化的传播者和文化的接受者表现出相当的积极性,也导致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的文化错位,这是作为汉族神灵的关羽,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地被纳入到藏族宗教信仰体系和民间信仰体系之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战神关羽是古人根据三国故事神化了的英雄。他既是儒家伦理‘忠、义’的象征,也是力量和秩序象征,是中国人心目中主持正义和拯救万民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守护神。他集多种荣耀于一身,备受世人之青睐,是中国特定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以古印度吠陀神话中的战神因陀罗为出发点,考察与之相关的文献后发现,因陀罗与世界其他神话中的英雄们有着相同的特征.从考古天文学的角度看,火星与各民族战神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蚩尤在中国远古神话里占有重要地位,但自《山海经》开始,其叙事模式几经变化。《史记》塑造的“乱神”与“战神”双重形象,延续千年。清末至民国,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进入,蚩尤成为统合以“苗”为主体的边胞人群的象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蚩尤不仅是苗族身份认同的符号,而且与黄帝、炎帝构成中华“三祖”,成为新时期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标示。但在各种力量驱动下,它也同时成为可资利用的文化品牌,引起争夺。在此过程中,作为“遗产”的蚩尤经历了多重阐释,也数次重塑了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