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乌龟探亲     
与善结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无功、无名、无己”的境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高深 《浙江社会科学》2007,6(1):163-168
自近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即以西方近代的“自由”观念解释中国先秦典籍《庄子》,将庄子看成自由主义思想家。笔者认为,以“自由”概念阐释庄子思想的“自由说”并不符合《庄子》一书的实际,是对《庄子》中关键词语及主要观点的误解。本文分别从“待”的含义、“无己、无功、无名”的作用、“自然”的含义以及“得道”的结果四个方面分析了“自由说”的错误,指出《逍遥游》“犹有所待”的对象本不是“风”,而是“得道”,不是针对“自由”而言的而是针对“致福”而提出来的;庄子的“自然”不是强调事物(包括人)的自发性,而是“道”的特性,“顺物自然”就是顺从“道”,反对人为;“无己”、“无功”、“无名”,是得道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庄子“得道”的目的既不是追求所谓的“精神自由”,也不是追求哲学和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而是追求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无功”、“无名”思想在价值观上是对儒家功名价值观的超越 ,是对更高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方法论上是通过“无功”、“无名”达到有功有名 ,即在建立功名中不以功名为念 ,获得功名后不以功名自居。庄子的“无己”观则是通过无执 ,达到与道的相通 ,达到对自然的归依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逍遥游》篇旨是把握庄子其人其书的一个关键。本文从《逍遥游》中的正言、正论出发,认为郭象所提取的“有待”与“无待”两个概念是该篇的思想核心;并通过历代学者关于鹏、晏鸟关系看法的述评,说明了庄子塑造这两个寓言形象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宣颖在《南华经解》一书中,视《庄子》为一个思想的整体。他将《庄子》的宗旨归结为“无己”,认为《庄子》通篇都是为了论说“无己”这个意思,《齐物论》中的“丧我”、《人间世》中的“心斋”以及《大宗师》中的“坐忘”本质上都与“无己”意义相通。  相似文献   
6.
庄子以“至人”为理想人格 ,其特征是 :与天为一、无为无己、形全精复。其中流露出的美学思想正是当代高校美育所要借鉴的 :至人最美 ,至人之美突出精神美 ,知识分子通过“坐忘”而成至人。  相似文献   
7.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庄首倡"虚静".这一学说对中国文学艺术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哲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结合的理论学说--虚静说,其形成之后便浓缩并积淀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后经历代文人雅士的生发、阐释、改造、与完善,形成了对中国哲学思想、艺术创作、美学意识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理论观念.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逍遥是当人们面对压力时如何协调自己内心的一剂良药,其不同于消极的精神胜利,而是帮助人们解除压力和陶冶情操的精神所寄,因此学习庄子以“无为”为核心的逍遥思想,对于我们学会如何达到心里的逍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本文首先对"逍遥"本义及引申义进行阐释,从"逍遥"自身的内涵对庄子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理解。其次论述了"小大之辩",只有理解了"小大之辩"的真正含义,才能进入庄子"逍遥"的境界,因此,小大之辩可谓"逍遥游"的前提。最后进入"无己"、"无功"、"无名"三境界,达到这三境界,就最终达到了"逍遥"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逍遥游》是《庄子》的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本文先从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内涵,再对《逍遥游》进行细读,从而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梳理为由低至高的三个层面,即"无己"逍遥、"无功"逍遥与"无名"逍遥.#"三无"思想是理解庄学思想的一根红线,庄子正是在这三个层面上来建构其思想理论大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