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13篇
  免费   3464篇
  国内免费   624篇
管理学   12001篇
劳动科学   539篇
民族学   6521篇
人才学   2035篇
人口学   757篇
丛书文集   31506篇
理论方法论   5669篇
综合类   61297篇
社会学   8794篇
统计学   1182篇
  2024年   754篇
  2023年   3240篇
  2022年   1961篇
  2021年   3110篇
  2020年   3552篇
  2019年   3347篇
  2018年   1398篇
  2017年   2403篇
  2016年   3099篇
  2015年   4600篇
  2014年   9363篇
  2013年   8043篇
  2012年   9017篇
  2011年   9128篇
  2010年   8448篇
  2009年   8573篇
  2008年   9326篇
  2007年   7343篇
  2006年   6203篇
  2005年   5556篇
  2004年   5176篇
  2003年   4655篇
  2002年   3698篇
  2001年   3105篇
  2000年   2209篇
  1999年   1049篇
  1998年   551篇
  1997年   479篇
  1996年   309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宁波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有着长久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和丰富的海丝文化,而对于宁波的海丝文化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梳理还有待加强,对宁波海丝文化的对外宣传更要重视,意欲对宁波海丝文化的英汉双语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并建设平行语料库,且对该语料库的应用价值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陕西省白水县的农村反贫困实践探索,从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探讨经济赋能与社区融合干预对于残疾人脱贫发展的意义。 这一反贫困实践案例显示,贫困者的生计发展嵌入在其家庭及社区的关系性脉络中,依托于残疾人互助合作社的社区融合介入,有助于残疾人的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赋能,提升残疾人生计发展的内生动力。 同时,本地社会组织在残疾人反贫困中发挥关键作用,社会组织的能动性发展促进了多主体合作参与的贫困治理,也带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在反贫困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外来人口往往处于边缘化状况,是一类特殊的风险群体。为了避免外来人口"非国民待遇"风险,政府主导加大了外来人口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相关研究主要有"新治理论"、"社会资本论"、"全球社会治理论"、"全球社会治理结构改善论"、"社会治理宪法论"、"第三条道路论"、"社区智能观"和"外来人口妖魔化观"等。调查研究发现,凤阳幸福平安联谊会在面对城市外来人口"双重集聚"新形态时,为民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公共空间与服务平台,"同籍娘舅"的出现有效化解了冲突与再生产秩序,参与社区公益事业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形象。研究发现,这一治理实践在"一主多元"背景下自治功能得到发挥,社会精英起到很好的"中间层"作用。研究最后强调,这一社会治理创新体现了"双重性",但也要避免落入"公民参与异化"陷阱。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公共安全治理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对此解释存在局限性。为此,借鉴中国安全外交实践的经验,提出"国际公共安全责任分担"的中国概念。其内涵指国家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安全观念,借由双边或多边协同方式展开安全合作,以期达到地区或全球层面公共领域的安全状态。它具有四个"统一"特征,即在观念层面呈现国家自我定义与国际社会认知的统一;在行为层面呈现国家主观自觉与国际社会客观要求的统一;在状态层面呈现国家承担国际公共安全责任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统一;在效应层面呈现国家利益与国际贡献的统一。在吉布提建立保障基地,是中国国际公共安全责任分担理念的实践,在一定意义上逐步影响着国际公共安全治理格局的变革。国际公共安全责任分担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的推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7.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必不可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吴伟克教授提出的体演文化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教学法主张引导学生通过体演的方式进行目的语情景演练,从而培养交际能力。以菲律宾帕多中学为例,探讨此教学法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效果显示,该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使口语表达能力显著提高,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这就是说,对象成为他自身。”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0-191之中国化实践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消除中国传统个体弱创造之异化问题,也在于发现中国传统文学个体的创造经验,提炼出“个体化理解世界之创造”[1]的观念。中国现代个体在追求文化的自我实现过程里,从自身感性生命经验与文化性生存体验的矛盾张力中洞见自我“个体化理解世界”的独特问题,以之实现对儒道文化的批判改造,不仅可以形成中国现代个体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且可以促发中国现代个体文化哲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时代,我国农村建设工作在广度、深度、力度和精准度方面达到新的水平,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明显,但村民致富工作仍面临一些困境.基于安徽省T县致富情境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致富机制方面,脱贫致富长效不足,致富机制有待改进;在致富环境方面,服务设施支撑薄弱,发展模式尚需创新;在治理主体方面,农村居民"志""智"有限,致富内生动力不足;在增收致富方面,产业扶持效果欠佳,持续发展支撑缺乏;在帮扶资源方面,帮扶力量结构单一,社会资源有待开发.乡村振兴时代要实现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还需强化顶层设计、更新致富机制,优化致富环境、推动区域发展,实施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发展产业扶持、拓宽增收门路,创新帮扶格局、融合社会力量等,以构筑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化解致富困境.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乡村是社会参与人才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乡愁文化”和“社会理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缘由所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了解程度和志愿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着力点在于智力支持且具有文教活动倾向性,但也存在意愿与行动脱节、认知流于表面、能动性不强、缺乏思想引领以及对小微志愿组织的支持缺位等问题。乡愁文化嵌入大学文化、引入激励机制、打造志愿组织“大家庭”、牢守宣传育人“主阵地”、强化智力支持优势、补齐理论技能短板、关爱“小微组织”成长、构建“三位一体”支撑体系等可有效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