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00篇
社会学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符号学将语言符号的意义划分为语用意义、指称意义、言内意义。翻译过程中对这三种意义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准确科学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选取陆谷孙、黄梅和刘须明三位译者的《飞蛾之死》译本片段,讨论符号学三种意义在实际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格林童话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开创、探索、成熟和新变四个时期和三次高潮,不同时期译本的样态变迁折射出中国历史语境的不同以及译者翻译策略的迥异.笔者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译本的比较以及译者主体性发挥的衡量,来探索童话译介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陈望道的美学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在西方、传统、现代三方会谈的文化语境中 ,陈望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 ,建构起科学前瞻的美学体系 ,成为我国比较系统地勾勒出现代美学基本理论框架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是由陈望道以1906年幸德秋水、堺利彦合译的日文全译本为蓝本,参考英译本翻译完成的。1920年8月出版发行,2020年迎来了百年华诞。《共产党宣言》首译本使中国人直接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定了追求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本文将围绕《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以陈望道的生平事迹为主线,探究陈望道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民族学刊》2014年总目录以各期出刊为序,完整地展现了2014年全年各期所刊发的文章目录,以方便读者查询。  相似文献   
6.
廉正祥 《中外书摘》2014,(11):10-13
做陈望道先生的助教 1948年夏天,王洪溥(后改名王火)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了。 毕业前,陈望道先生约洪溥谈话,问他毕业后有什么打算,知道洪溥还没有定下工作,就恳切地说:“洪溥大弟,我很看好你的才华和人品,你愿不愿意留校做我的助教?你看这形势,校方要给我派~个国民党右翼人士做助教,我不想要,你留下好吗?你有些社会关系属于上层人物,你可以让人托一下章益校长,这样,你来了,新闻系的事情就好办得多。留校还有个方便之处,以后申请赴美留学比较方便,学校可以代为申请奖学金。”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的翻译实现了原作生命在译语文化语境中的延续。南治国、彭俊豪、何世原的《旅行的艺术》译本同样加深了大家对旅行的体悟。本文主要从词汇、句子和篇章三个维度对该译本的部分篇章进行分析,揭示了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的语义、重心和语序问题,旨在对文学作品翻译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其在中国的译介长达六十余年。文章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从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核心概念出发,探究The Great Gatsby在中国的译介轨迹。从三个译介阶段考察译作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译介以及不同译本的异同,以期解释三个译介现象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9.
文化翻译是语言组织和策略运用的再创造过程,其所追求的目标是将语境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完整地呈现给读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的种种选择更受到翻译规范的制约。针对《红楼梦》杨/霍两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定量统计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推导翻译规范的理据性,并试图论证"特定的翻译策略是因为其遵守了特定的翻译规范"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林松教授新著《〈古兰经〉在中国》一书,主体部分是在20世纪90年代连载于《阿拉伯世界》季刊的《汉译〈古兰经〉史话》,内容涉及并评论了14种汉语翻译的《古兰经》,亦旁及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文译本。作者听取了社会舆论的反映和评价,在原有基础上曾进行认真的修改、补充。为了全面、系统、客观地介绍《古兰经》在我国传播、发展、翻译、研究的概况,又增添了更广泛、丰富的篇幅,扩大为"卷首群序"、"译坛巡礼"、"短篇拾零"、"书苑漫步"、"瑰宝鉴赏"和"大事编年"六个板块,书名也随之改变。在所收7篇序言中,除杨怀中教授序《回顾与启迪》已在本刊披露外,本期再刊登安士伟大阿洪、余振贵研究员和朱威烈教授等的序言3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