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86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将《上阳白发人》一诗在《源氏物语》中的引用情况分为两类进行分析。其一、在引用原诗诗句的同时,也一并吸取了其讽喻意义;其二、引用部分不具有讽喻意义,或讽喻意义不明显。文章着重指出,无论属于何种方式,讽喻诗的引用部分都与作品融为一体,成为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要素。并通过论证,摒弃那种认为《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是由于当时宫廷中白居易诗歌流行的影响,或是因为手头上书籍利用的便利才引用白诗的说法,同时也否定了白诗讽喻意义贯穿每处引用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同盟会建立后,许多革命党人潜入北方,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首都革命”而积极活动,1911年10月,清王朝在永平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史称“永平秋操”,打入新军的革命党人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秘密商定,借用秋操机会发动武装革命,一举消灭清禁卫军,攻占北京。可是在秋操的前一天夜里,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惊惶失措停止了秋操。派荫昌率参加秋操的部分军队南下镇压武昌起义,张绍曾拥军抗命,拒绝南下镇压起义,发动以逼迫清王朝实行立宪为旗号的兵谏,此次兵谏是有预谋,有组织,有明确目标的革命行动,在兵谏期间与京津地区的立宪派有联系,本文对兵谏过程及其与立宪派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3.
摘除早蕾在中早熟棉花品种中,如播种或苗期气温高及栽培管理不当,易提前现蕾而形成伏前桃过多,这样不仅影响最佳结铃期(伏桃)结铃数量,且还会因营养失调出现早衰,使伏前桃形成僵瓣和烂桃,将影响产量和质量。理想的成铃结构是伏前桃占5%,伏桃占80%,秋桃占15%左右。去蕾数量因棉田现蕾早晚而定。  相似文献   
4.
“尽管是首次举办,却仍很精彩……”2015年11月29日,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体育馆举办的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中职组啦啦操比赛,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啦啦操运动是传入我国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它节奏鲜明、动作热情奔放、表演风格独特,旨在振奋精神、  相似文献   
5.
6.
7.
徐云华 《老年人》2014,(10):22-24
正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等。他与徐志摩、郭沫若是同学,并与郭沫若等人成立了创造社,与鲁迅创刊合编《奔流》,是"左联"发起人之一。1938年,他到新加坡参加抗日活动,被推选为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尼苏门答腊岛。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首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抗日英烈,郁达夫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8.
王洁云 《新少年》2009,(7):37-37
我听见了秋的声音,它在那广阔的田野里,看,秋一张口,田野就陶醉了。  相似文献   
9.
阿鲁秋诺娃研究领域广泛,尤其在构词学、句法学、语言的逻辑分析和概念分析等方面成就斐然。其语言研究从探讨语言学和哲学的普遍问题开始,再到分析和阐释具体的词语、语法结构乃至文学篇章。她偏爱运用哲学和逻辑学的理论、方法和概念对日常的语言运用现象进行深入仔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鸿篇巨著,其诗歌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长诗之一,它浸透着一种黛玉式的凄婉哀伤,并且体现了她的性格和命运.运用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在其诗歌翻译中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戴维·霍克思关于<秋窗风雨夕>的两种英译文进行比读和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