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以及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需要重新思考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现代化以增加政府合法性和增强社会活力。通过构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当前中国四类群体性事件进行阐释。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强政府与弱社会的关系格局只是宏观的概况,微观上则呈现为具有自主性、自利性和独立性的强势基层政府与弱势的社会,正是因为基层政府的强势,而引发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因此,政社关系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现代化应从治理行为、治理主体、治理机制、调解层次以及考核评估等五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简述发动机拉缸的机理,分析造成发动机拉缸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拉缸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贷统还合同为政府通过合约统一贴息实现了扶贫资金的公司化运作,有效地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整体效益,但也产生了合同法律性质认定争议大、合同履行易受政策变化影响;户贷企用导致贷款用途和资金安全存在风险,公司分红还款系统性违约等弊端,如公司经营不善,贷款亏空,一旦出现系统性违约,不仅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司法机关亦将面临纠纷批量涌入的现实问题。为趋利避害,分贷统还合同有必要在综合衡量扶贫目的、公司盈利及扶贫责任和银行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调整户贷企用政策,甄别债权类型,考虑违约的具体情势,从实操层面化解分贷统还合同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配套,推动基层政府通过“试点-扩围”方式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基于钦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调研发现,自上而下的政策宣传、基层政党组织的责任包干意识以及对宣传载体的依托,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特征.其困境在于村规民约的局限性、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和第三方治理的缺失,通过内外动员互补与财政支出优化为导向的政府动员和以服务下沉与多元协同治理为导向的基层互动,才能突破困境,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5.
现代图书管理是一个集图书分类、信息学等多个学科于一体的高度知识集成的社会服务工作,对从业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就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状况来看,具有女性多、学历偏低、专业人员少的特点,这种专业结构很难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当对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要想在短时期内提高其综合素质,必须加强在岗培训。  相似文献   
6.
乡村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的快速变迁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准科层化倾向不利于政党政治的社会化基础建构,易造成执政党在乡村场域中的关系边缘化和治理悬浮化,消解这种边缘与悬浮风险的核心在于建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双向整合-理性嵌入”的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机制。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优化、精英下沉与精英吸纳以及选择性激励强化党的内部整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制度和价值的多维理性嵌入的方式整合乡村社会,在嵌入的过程中建构以群众为基础的治理资源、提升基层社会的治理技能以及培育村庄的政治社会化意识。在通过此机制综合分析农业农村部推介的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过程中,归纳出政党整合在村治创新中的核心价值是形成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为轴心、村庄多元主体有机参与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此外,这种“双向整合-理性嵌入”机制的功能发挥依赖于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乡村简约主义治理的激活以及理性服务型政党的建构的三重支撑。  相似文献   
7.
8.
现代性的不断渗入,传统乡村社会趋于解构之迹象,然其新的村社结构尚未健全,乡村社会建设面临现代性的反掣困境。乡村社会建设的历史演变轨迹映射出"社会性"的主体功能,彰显出了追寻乡村社会质量的时代特征。社会质量理论意在诠释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动力,凸显"社会性"的主题。而以社会质量为核心的乡村社会建设无疑会助推传统乡村建设模式的解构,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处理好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主体关系,以期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性福祉。在此过程中,亦不可忽视基层政府在乡村社会建设中的"有限"角色之作用。将提升乡民社会福祉为导向的社会质量嵌入到乡村社会建设,益于建构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乡村社会,显现建设"美丽乡村"之可能。  相似文献   
9.
衡阳市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确定的全国老年保健知识函授教育试点单位,目前,该市参加函授学习的老同志达6200多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通过系统地学习“五法”(即精神、饮食、起居、运动、药物养生)知识,老同志认识到健康长寿首先取决于自己,其中关键是要精神状态稳定,生活习惯良好,饮食结构合理,健身活动经常,懂得必要的医药保健知识。有的人过去遇事爱动怒,现在即使不顺心也能自我解脱,冷静对待;有的人过去生活习惯不好,现在戒烟限酒,积极锻炼,合理饮食,起居有常,提高了生活质量。二是提高了自我保…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阶层分化的政治影响分析张新文我国农民分化为若干职业阶层,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一个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农民阶层分化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社会经济方面,还在于它对中国农村的政治关系、权力结构、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