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一切有部的弥勒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平山 《西域研究》2008,(2):104-115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龟兹是小乘说一切有部文化中心,克孜尔中心柱窟图像构成是小乘僧人一佛一菩萨(弥勒)崇拜的反映.本文探讨了说一切有部对弥勒菩萨的态度.从与说一切有部相关的典籍中检索出有关弥勒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最后发现这个部派其实反对弥勒崇拜,这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理论的两个方面--克孜尔石窟的教派属性,以及弥勒菩萨的图像志.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7,(3):98-102
弥勒信仰包括对于往生兜率天和人间净土的向往。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乱,弥勒信仰大为传播。由于信仰观念的逐渐本土化,弥勒信仰开始被用作斗争的工具,其中隋大业六年建国门起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弥勒下生为号召发起的事件。对于此次事件的发生地点,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但分析隋唐的时代背景和洛阳城变迁,可以确定事件发生地为洛阳外郭城的建国门。这一事件中弥勒信众着装、组织情况等有一定的时代普遍性,以致唐代发布专门诏令予以取缔。而南北朝以来的佛教末法思想和隋炀帝大业五年融并僧人、佛寺之举,可能是这一事件的重要起因。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裕固族的共同祖先——回鹘是我国北方地区历史悠久、文明昌盛的古代民族之一,在戏剧领域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本文拟就早期回鹘戏剧的历史及其影响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北宋弥陀净土思想风行天下,黄庭坚对此却并无太大兴趣。相反,他对统治者一向提防的弥勒信仰(尤其是弥勒下生信 仰)倒是颇为留心。究其原因,与黄庭坚的禅学思想背景及其儒家知识分子的现实品格有莫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鞍山社会科学》2007,(4):F0003-F0003
2007年4月21目,在风景秀丽的千山,举行了鞍山市千山弥勒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揭匾仪式。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在会上致辞,并同鞍山市副市长刘桂香为研究会成立揭匾。会议选举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千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张群、原鞍山千山风景区管理局局长关洪本为名誉会长,雕塑家张世满被选举为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心川、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所所长杨曾文、龙门石窟研究院顾问温玉成、  相似文献   
6.
明清以来,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之说,然而,从近代的时代环境推移与演变中,逐渐形成的贵州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的梵天净土,则是展现出在传统的四大佛教名山概念之外,独树一帜又极具殊胜价值地位的当代佛教名山。笔者以为,当代的佛教名山应具备"绝对与圆融"的佛教精神,并在"绝对特质"与"圆融和谐"中,展现自然环境物质生态及心灵生活修持境界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彰显弥勒菩萨慈悲应化世间的特质,建设梵净山为当代佛教具备独特性与超越性的佛教名山,开创出特殊的格局而展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弥勒信仰在新疆的传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季羡林 《文史哲》2001,(1):5-15
在佛教传统中 ,弥勒为未来佛 ,后来主要受到波斯的影响 ,产生了救世主思想和功德转让思想 ,这与佛教小乘自力解脱的思想大相径庭 ,是佛教史上的一大转变和进步。弥勒信仰在新疆以及后来在中国内地能够广泛传布、历久不衰 ,是与救世主思想分不开的。由于地理位置决定 ,印度佛教东传 ,新疆首当其冲 ,根据对吐火罗文、于阗文、粟特文、回鹘文等文献的详细考察 ,可知弥勒信仰在新疆传布很广 ,最集中的地区是龟兹和焉耆。弥勒佛在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哈密本《弥勒会见记》第二品十四、十五、十六三叶(六面)是对古代维吾尔语文献《弥勒会见记》的完善和补充。第二品十四、十五、十六(六面)的拉丁字母转写、汉文译文和简单注释为相关问题研究者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西安碑林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院分别收藏一通三尊式残造像,碑面下部残缺。主尊均施转法轮印,身披帔帛,为身着菩萨装的弥勒佛。两通残造像主尊残缺部分为交脚坐姿的弥勒像。弥勒造像的出土是弥勒信仰流行的反映,而弥勒信仰的流行与北魏时期长安地区高僧的译经和传教活动密不可分,弥勒佛典的翻译使长安成为弥勒信仰流行的重要区域。两通残造像的制作年代是北魏时期,其中碑林残造像的年代在北魏延昌至正光年间,西安博物院残造像的时间则在北魏晚期。  相似文献   
10.
“龙华三会”自黄天教以后,成为民间宗教最基本的思想之一。这一思想最关键之处有两点:一是无生老母之主神信仰,而这一无生老母,和弥陀实是异名同指;二是弥勒下生信仰,即“龙华三会”中之“三会龙华弥勒祖”。黄天教在罗祖批判弥陀与弥勒信仰之后,重拾这一信仰内容,并首次将其以完整的故事形态呈现出来,而以龙华三会思想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无生老母信仰,也正是在黄天教之后,以一个系统化了的姿态,成为民间宗教世界里共奉的一套信仰观念。黄天教或许并不是此一信仰体系之最初的缔造者,但却是目前在历史记载中可见的在罗祖批判“无生父母”之后,反罗教而行之并最终将其发扬光大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