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5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12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5篇
人才学   27篇
丛书文集   1712篇
理论方法论   220篇
综合类   3399篇
社会学   24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的话语传播已成为国际学界的研究热点。然而,研究者对医疗行业话语的新媒体体裁和话语传播关注不足,且缺乏从CGA视角对医疗科普话语的探究和思考。文章以72篇医院微信公众号科普推文为语料,在批评体裁分析(Critical Genre Analysis,以下简称“CGA”)理论框架下,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多维度、多视角考察医学科普语篇的体裁话步结构和话语传播策略,旨在透视医疗行业实践和行业文化,以期为新媒体话语传播和医疗行业交际话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文学的审美含义及其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识形态是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话语蕴藉属性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这样,文学作品就有了话语蕴藉属性。从各种文学作品看来,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还是比较常见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话语蕴藉属性在文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句话,一个人名亦或是一个地名甚至是一个字。本文意在浅析部分文学作品的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和从而体会运用这一表现手法的益处,进而在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运用这一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点和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范式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近三十年的论争和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文化研究大家和专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了不少理论建树。随着文化研究不断的不断深入发展,其背离初衷的困境也逐渐显现出来。跨学科的文化研究逐渐发展成了一门所谓的"准学科",冲出藩篱的文化研究有渐入围城之势。文化研究反对价值中立,但其批判性却逐渐淡化。文化研究以流行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可当下的一些流行文化并非来自最广大的民众。文化研究主张公共话语,言说日常生活,可文化研究的话语特点却日渐晦涩。文化研究的定位、批判态度、研究对象和话语表述都有待真正回归,以还原文化研究本来的阅读书写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强势传播,不断挑战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群众所认知、理解、接受和认同,就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表达方式,使之契合大众群体的认知结构与话语特点。对此,可从主体论、客体论、载体论三个维度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多模态视角研究了教师课堂元话语,研究发现,多模态元话语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增强话语的自然性与交际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文学流派的命名是否成立至少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相近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倾向;作为共同话语阵地的出版物;群体的人事交往与人员聚散;主观自发的群体意识。九叶诗派不仅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文学理念和创作风格,也具有共同的出版物,内部存在着较为频繁的人事交往,并且在群体运作的过程中还表现出较强的主观自发的群体意识。因此,从现代文学社群的视角来观照九叶诗派,将有利于拓宽文化研究的视野,还能对有关九叶诗派的质疑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5):94-100
在鲁迅故乡话语系统的建构过程中,空间焦虑是话语运作的驱动力。从离乡者的视角看,故乡因启蒙话语的渗入呈现出以吃人为内质的囚牢模式;从在乡者的视角看,则体现为人要进入群体中而不能的阻隔模式。鲁迅以此空间形式营造了故乡与鬼域的同质性。同时,空间焦虑也是话语主体的精神本质。以还乡、寻路的空间焦虑呈现着话语主体的分裂和整合。它实质是鲁迅流寓者身份的言说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