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1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778篇
劳动科学   90篇
民族学   155篇
人才学   212篇
人口学   72篇
丛书文集   1511篇
理论方法论   353篇
综合类   3493篇
社会学   1664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699篇
  2019年   889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他们综合素养的优劣、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紧密贴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针对青年教师群体开展多维度、全范围、系统化的能力培养工作,最大限度突破教育主体的能力瓶颈.鉴于此,首先分析新时代青年教师的能力构成与知识管理的基本框架,阐述基于知识管理的青年教师能力培养优势与现实困境,然后在多个层面给出能力培养的可行路径,最后基于SECI模型给出了新时代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实现青年教师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2.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概念甫一诞生即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主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出场逻辑、科学内涵、逻辑体系与主要特征、重大创新与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理论研究无止境,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研究深度不够,创新性不足,方法单一等。未来,应加强基础性问题研究、深化学理研究、丰富研究方法,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制度建设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人民性为核心,强调文化自信,积极推动文化创造,因而具有了人民性、中国性和文明性的三重内涵,这是对百年中共文艺制度建设理念的继承和弘扬。人民性的实质是要塑造觉醒了的现代新国民;中国性的维度强调的是“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明性强调的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基于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外力引导、优化宣传阐释、转变工作模式的路径视角,提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要着力把握好学习的“自觉性、长效性、渗透性、实践性”四重维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为高校科学把握思想内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供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2021年12月21日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精神,用心用情、精准服务,守正创新、扎实工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高度关注和重视青年工作,我们已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本文通过构建新时代青年培养的激励机制、防蜕变机制、跟踪培养和反馈机制三个视角,探索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青年进行长效培养,以更好地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党的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保证新时代青年培养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牛琴 《公关世界》2022,(4):140-141
奋斗精神蕴含着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深刻内涵,凝聚着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价值.在对大学生进行奋斗精神培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开设奋斗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不断开展实践活动内化奋斗精神,并且要创新奋斗精神网络平台教育的新途径,使之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文宏  韦淑珍 《学术研究》2022,(5):37-45+177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揭示了我国已进入“独居时代”,特大城市是独居青年的聚居地,因此,特大城市独居青年成为了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运用2014—2015年“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对特大城市青年群体的本地化社会网络分析发现,特大城市独居青年对于帮助网和玩伴网表现出了“不需要”的倾向,社会网络的本地化程度较低,尤其是经常接触的人、谈心网和玩伴网的本地化程度都显著低于核心家庭青年。针对特大城市独居青年社会网络表现出的“弱本地化”特征,本文从心理健康、高校工作、社区支持和社会包容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场域中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赓续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集体认同意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亦是实现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从历史逻辑的视角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历史发展链条中逐步生成和敞显的,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是一个连贯的、前后相继的历史进程。就现实逻辑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关系融洽与和谐,进而提升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基础和前提,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通过“认同谱系”(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一种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团结氛围。在新时代场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与动力,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与条件,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持与精神动力.新时代加强黑龙江"四大精神"的文化传承,对于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从创新"四大精神"认同的内容和载体、完善新媒体等平台、加强学校黑龙江"四大精神"文化认同教育、培育黑龙江全面振兴的后备力量等方面来强化黑龙江"四大精神"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