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4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85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54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道光年间,清王朝在滇南边疆地区的治理状况堪忧:一是王朝边疆治理体系存在弊端,二是土司乘机制造事端,三是"奸""匪"搅动社会稳定。因此,清王朝基于"固卫边圉""征收钱粮"和"就近管理"三方面考虑在滇南地区继续推行土司制度。采取四种举措,即土司制度框架下"因地制宜"、力促土司"谨守疆土"、强力推进征收钱粮、尝试创新边疆治理模式,以促使滇南土司积极"内属"、减少"外附",客观上加速了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的历史进程。文章运用《滇事杂档》中地方流官、当地土司以及各族民众留下的底层历史文献,探讨清代滇南边疆治理的相关问题,为当下提升边疆治理能力与各民族共同保卫祖国疆域提供历史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2.
廖钰 《民族学刊》2019,10(4):69-75, 120-121
道光年间滇南地区土司依靠清王朝授予的诰敕、号纸、印信等信物取得合法统治权之后,他们通过治边文化软实力的浸润,采取多种举措体现自己的权力象征,以实现“文化治边”的目标。具体而言,“文化治边”举措有四:一是在物质文化方面,土司衙署的建立;二是在制度文化方面,印信号纸的获得;三是在行为文化方面,土司法令的施行;四是在精神文化方面,表征系统、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等文化权力结构的建立。《滇事杂档》相关史料中以文治和教化等文化权力表征体系来治理滇南土司地区的思想,既是对清代中期官僚政治的认识与理解,又是对道光年间土司文化治权的阐述和诠释。  相似文献   
3.
彭陟焱  王航 《民族学刊》2018,9(3):73-79, 120-122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的破败的土司官寨及墓园是穆坪土司留给今人的鸿爪雪泥。笔者以土司官寨及墓园为研究中心,结合相关史料,并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后认为官寨形制反映了穆坪土司的生活形态,其独特的选址反映了穆坪土司对佛、道二教的推崇。墓园残迹彰显了穆坪土司显赫的历史功绩,表明穆坪土司随中原王朝历史脉搏而跳动。  相似文献   
4.
张弘  王小红 《民族学刊》2021,12(10):59-64, 123
丹巴位于“藏彝走廊”的核心区域,其对汉藏民族关系、中央政权与边疆地区的稳定均具有重要影响。自忽必烈时期开始丹巴即开始实行土司制度直至新中国成立,研究丹巴的土司制度发展历史对梳理“藏彝走廊”民族关系及社会发展历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丹巴土司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考证,并对其境内的四个土司的管辖范围、权力地位进行了梳理,以期对该地区历史发展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不平衡的,当中央王朝的统治延伸到边疆民族地区时,首先面临的就是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如何有效治理和管辖这些民族地区,中央王朝为解决该问题便推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羁縻政策。后来,发展到元时在西、南边疆演变为土司制度,明时发展,清后期衰落。从土司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