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兼有强大的意志和超然的精神,堪称完美人格;令人惊奇的是,毛泽东的艺术精神同样具有强大的意志和超然的精神,与这种"道家回归主义者"有暗合之处.但这种暗合在表面的巧合中包含了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理论的品格     
颜翔林 《学术月刊》2012,(6):97-103
后现代语境已经消解了理论的高贵性和超然性的品格,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社会思潮宰制了整个意识形态。事实上,理论应该保持和现实的适度距离,秉持自身的高贵性和学术尊严,这意味着从事理论探究的主体需要守护理论的意义与价值,保持对理论的敬畏和仰慕。在肯定理论的"可信"性追求的逻辑前提下,需要呼唤理论对"可爱"性的守护与回归。理论的精神价值之一是探究现象的存在形式和世界的意义,追问主体的存在和人类的终极价值,考量认识如何可能和承担对于纯粹理性与生活世界的批判责任等。在这个意义上,理论历史地与宿命地秉持着思辨精神和批判冲动的高贵气质,期许着自己的超然品格。理论的自律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激励理论家进行追寻意义、求证意义和创造意义这样一个精神历程。理论的"差异游戏"守望着理论的创新性,而创新性是理论之树常青的原动力。理论常常扮演迟到者的角色,然而,它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超越现实对象。  相似文献   
3.
哈光甜 《社会理论》2008,(1):213-233
埃利亚斯在其名著《文明的进程》上卷序言中曾有如下一段话:哲学的人一生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成人,而不是儿童,有着这种观念的人是无法走出认识论的死胡同的。这些思想在实证主义和先验主义之间左右摇摆,进退维谷。这是因为人们把确实存在的、通过实证的方法可以观察到的,由许多人组成的宏观世界和个人的微观世界的进程与发展简化为一种状态以及一种立刻可以完成的认识活动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生死观充满了机敏玄锋的思辨色彩,突破了时间界限,超脱于人生困境之上,具有超然风度。“与道为一,超越时空”是其超然性的灵魂;“蔑视名利,向往自由”是其超然性的基础;“超然待死,反对庸俗”的诗意冥想是其超然性的具体表现;“构画真人,超脱困境”是其超然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张建青 《兰州学刊》2007,1(9):185-187
马修·阿诺德是位颅受争议的文学批评家.这大概与人们认为其理论自身存在悖论有关.一方面,他主张文学批评一定要保持超然无执的健全理智,和实践保持距离.与此同时,他又提倡文学批评乃是人生的批评,即文学批评最终的目的在于指导人生.他主张文学创作须产生最好的思想,文学批评应指出作品之中最好的思想,从而指导人生.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极易引起人们争议.文章指出:二者表面看来确显矛盾,但究其实质却相通.阿诺德提出"超然无执"的批评原则是有针对性的."超然无执"与"人生的批评"之间无本质冲突,确切地讲二者乃手段与目的关系,即为了更好地为人生指明方向必须本着"超然无执"的态度进行文学批评.国内评论家多将以上两点作为对立面来看待,实乃是受了中国具体政治、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今日重温阿氏在英国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所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及他在阐述自身观点时所表现的广阔文化视野与深厚文化底蕴,对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精心于诗歌意象的创造,使其诗具有高度的思想与艺术价值,从而跻身于中国古代大诗人之列。通过 立意选象,其高峻的人格和洒落的胸怀也得以完美的彰显。酒的意象在陶诗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展示了诗人生活 的全部底蕴,以及对生命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超然台记>一文发挥老庄思想,游心物外,对人生达到了思维的把握.但他并没有忘情政治.<超然台记>没有摆脱士大夫进退出处的矛盾,实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相似文献   
8.
道家美学对苏轼文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诗词中展现出的崇尚真朴,傲视荣贵的思想品格;提出了寓意于物,游于物外的审美态度;其被贬谪期间的作品展示了他看穿忧患,随缘自娱的超然的人生境界;在文艺创作上提出了随物赋形、成竹于胸、反对雕琢、因任自然等重要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9.
探讨灭佛的激烈的宗教运动如何渐渐转变为佛道二教共存且相互影响而形成较为温和超然的佛道观念。从"三武一宗"的历史史实入手,以《西游记》作佛道融合的例证,从文化与经济两个角度探讨佛道观念的转变。最终得出佛道二教在思想主体地位的淡出与经济势力遭受打击两方面原因导致佛道相互之间的关系温和,界限模糊。  相似文献   
10.
唐宋两代诗家辈出,诗歌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同时受当时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贬谪诗歌勃然兴起。但是,唐宋两朝的贬谪诗歌风格迥异,前者悲凉郁愤,后者则多反映出诗人在逆境中走向超然的心态。该文试就唐宋贬谪诗人与贬谪文学创作的情形加以论述,考察唐宋诗较少为人涉及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