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职位空缺是指在领导干部选任和调配过程中,由于诸多常规或非常规原因导致某一地区的党委或政府部门主要领导职位在较长时间内空缺,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地方党政工作的特殊现状,广泛存在于各级、各地党政部门。由于我国有关干部职位空缺的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尚不完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职位空缺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利于地方党政机关运行,存在腐败风险,触发舆论风险等。在充分认识空缺危害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造成职位空缺的干部调配因素、选任导向变革因素以及其他非常规因素等,从完善遴选机制、衔接制度、保障机制、舆论生态治理、干部教育等五个方面切实解决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职位空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正>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以下简称"研判"),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决策。我们围绕建立研判机制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2016份,做到"四个全覆盖",即覆盖全市所有有干部任免权的地区和单位,覆盖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覆盖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党(工)委,覆盖市、县两级机关部门党委(党组)。通过调研,我们初步厘清开展研判的制约因素,并就建立研判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清代承继前朝诸代遗风,创设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官吏制度。然而,其选任制度,虽然以科目考试为取士主途,严格监考,不容幸进,但考试方式和内容则在一定意义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其监察制度,虽有详备的法典规章供官吏遵守、御史监察,但由于缺乏保障措施,御史往往不愿或不敢履行职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制度形同虚设;其奖惩制度,虽说对功臣义民皆有褒奖,但由于皇权至上、喜赏怒罚,则影响了奖惩制度乃至整个官吏制度的合理实施。对清代官吏制度及其实施之得失进行辨正厘析,对于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以及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这一重要论述鞭辟入里、切中时弊。在当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少地方确实存在着在发扬民主与组织把关之间失之于偏颇的现象。对此,各级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应高度重视,正确把握二者间的权重设计,牢固树立党组织的选人用人权威。  相似文献   
6.
《老人世界》2014,(5):60-60
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巡视中的9个巡视组已相继交出“问题清单”。记者梳理发现,9个巡视点均存在干部选任问题,其中8个巡视点被查出腐败问题,工程建设、矿产开发成为腐败问题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7.
<正>"彼得原理"是指"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员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具体点讲,就是每一个职员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得出的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员所占据。而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职员完成的"。"彼得原理"被《行政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8.
9.
从各地实际做法和实践看,换届初始提名由四个阶段组成,即酝酿、提名、审核、公示.换届初始提名与平时干部选任初始提名都是干部选任的初始环节.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推荐范围不同、提名主体不同.前者推荐范围更广,提名主体更多,且在实际操作中前者的难度更大,主体更加复杂,程序也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0.
张长江  卢山 《领导科学》2012,(36):44-45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竞争性选拔打破了长期以来干部选任理念和方式的单一化、封闭性倾向,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鲜明导向,实现了选人用人从笼统主观化决定向精细客观化运作的重大转型.当前,竞争性选拔的制度优势和实践成效已经得到认可,调查显示,竞争性选拔方式被干部群众评为最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从宏观层面来看,竞争性选拔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选人用人制度逐步优化的理性尝试;从微观层面来看,这种理性尝试转化为客观成效必须借助于干部选任过程中的精细化操作.在推进竞争性选拔不断科学化的进程中,需要深入探索的关键问题,即在于如何在宏微之际的视角交替中实现竞争性选拔目标方向与方法路径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