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29篇
民族学   2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390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1720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学对《汉书》的影响是深重的。经学对《汉书》义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名定目,依托经典;二是创立志表,弘扬经学。探讨经学对《汉书》的影响有助于解决一些史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惊世之作。在小说中 ,福克纳刻画了一幅美国旧南方贵族没落的图景 ,为没落的旧南方贵族弹奏了一曲凄凉的挽歌 ,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旧南方的衰败。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及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全球语境下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独特文化文学现象,已给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增添了新的成分.在全球化语境下,海外华文文学所蕴涵的世界性、全球化特征和审美价值,使其有可能以"边缘"的身份,从文化和美学两个方面为中华文化、文学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三十多年的耕耘,《红情绿意——〈红楼梦〉点面论》的面世,成为贺信民先生贡献于红学界的又一丰硕成果。书中宏观运幄与微观烛照兼长,用生命体验来感悟红楼,在慧眼洞察的缕缕新意之中折射着贺信民先生“研红”的风雨征程,折射着红学界积火传薪的优良学术传承。  相似文献   
5.
埃德加.斯诺进入苏区后,"红色"在其个人词库中的语义内涵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一点直接反映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红色中国"形象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上。对这一个案的研究,将充分展现"前理解"和词汇语义弹性在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复杂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红楼梦》语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时《红楼梦》语言研究的成果显著,诸如曹雪芹的语言观,《红楼梦》语言的总成就、语言的地域色彩、人物的语言,它对俗语的运用、语言艺术的手法、它的语言的情绪,《红楼梦》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它的语言的传承与创新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红楼梦》的成就和在新世纪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主仆上下一味地安富尊荣和不善运筹谋划,是导致贾府颓败的基本原因.其当家者,或不善于运筹谋划,或为极端利己主义者,或昏庸度日无所事事;而真正有远见卓识者则一律不在其位,难谋其政.最终使得贾府败亡.  相似文献   
8.
人生之谜和超验之美——体悟《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观的此岸和大荒的彼岸之对话及今日之我对昨日之我的审视 ,体悟《红楼梦》的超验之美和人生之谜。并试图探索艺术意象对造就《红楼梦》艺术至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革命文学”之所以在1920年代后期广为流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采用了为广大读者熟悉并喜爱的艺术手法,从而使其艺术素质隐含着一定的流行态势。“革命文学”的独特叙事方式,缩短了读者与作家及作品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而它在题材上呈现出的“故事类型”化特点,以及局部细节描写上的“套式”形态,都便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此外,传统的人物描写手法以及语言的简单易懂,又进一步促进了“革命文学”的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0.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6,26(4):46-49
道教的消灾祈祥法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贾府,无论主子或奴婢,有的佩戴护身符欲消灾避祸,“仙寿恒昌”;有的炼丹烧汞欲升为神仙;有的打醮设道场欲解除冤孽;有的作法欲诅咒他人等。然而,那些欲消灾者病缠身,欲成仙者命早亡,欲害人者先害己,落了个烟消云散的悲惨结局,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悲凉之雾”。撩起悲凉的雾纱,可以窥探出曹雪芹对道教“助教化”无望又找不到“补天”良策的彷徨苦闷心情。曲曲悲歌实际是曹雪芹对道教信仰及其法术失灵的形象化宣泄和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