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38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5篇
丛书文集   157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979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8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BackgroundEvidence-based guidance is needed to inform care provided to mothers and families who experience stillbirth. This paper focuses upon how meaningful and culturally appropriate care can be provided to mothers and families from when they are informed that their baby will be stillborn to many years after the experience. Avoidable suffering may be occurring in the clinical setting.AimsTo promote and inform meaningful and culturally appropriate evidence-informed practice amongst maternity care providers caring for mothers and families who experience stillbirth.Methods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was conducted which primarily synthesised relevant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ies. An expert advisory group comprised of stillbirth researchers, clinicians, and parents who have experienced stillbirth provided guidance for the revie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FindingsGrieving parents want staff to demonstrate sensitivity and empathy, validate their emotions, provide clear, information, and be aware that the timing of information may be distressing. Parents want support and guidance whe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seeing and holding their baby. Sensitivity, respect, collaboration, and information are essential throughout the experience of stillbirth. Culturally appropriate care is important and may require staff to accommodate different cultural practices.ConclusionThe findings of the review and expert consensus inform the provision of meaningful and culturally appropriate care for mothers and families that have experienced stillbirth. Evidence informe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re provided to guide the actions, communication, and behaviours of maternity care providers.  相似文献   
2.
先秦法家在与儒家“礼治”的争论中提出“法治”思想,并与战国时期富国强兵的国家策略结合,变法图存的“法治”实践此起彼伏。其中最为成功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由此迅速崛起并最终吞并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封建国家。秦帝国的建立是“法治”思想和实践的里程碑,大秦将集权专制和“法治”相互糅合,将法家重刑思想发展到极端,走向了崇尚暴力和滥刑滥杀的野蛮恐怖境地,导致天下怨叛,秦王朝二世而亡,君权至上最终将法治引向了集权专制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3.
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凡人》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与孤独、疾病与死亡的故事。主人公作为一个犹太裔美国人,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与美国主流文化格格不入,显得格外孤独与痛苦,这种孤独个体的特性也贯穿了其一生。与此同时,在他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体现了向死而生的特点,即在绝望中蕴含着希望。在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主人公追寻的身份认同正是当代美国人普遍的生存状况,表现了普遍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
死刑是剥夺人的最基本的权力—人格权、生命权的法律制度。“死刑存废之争”由来已久。废除死刑是文明社会的共识和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目前,中国废除死刑的要求非常迫切,从法律的角度看,中国只有废除死刑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5.
脑死亡立法的社会意义及面临的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心肺功能完全丧失一直是判定死亡的标准。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这一标准已不再适应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脑死亡标准应运而生。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接受了脑死亡标准,并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条例。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脑死亡立法应当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安乐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由于涉及到种种道德问题,安乐死在我国难以取得合法地位。我国儒、道两家代表的传统生死观对死亡价值的肯定和重视,为安乐死的合法性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治安管理处罚方式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罚方式是关于具体的处罚手段与类型的法律规定,在治安管理处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体多元化,社会关系复杂化,治安管理处罚方式必然要多样化。国外的社区矫正制度尤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约圣经对于死亡有其独特的信念与看法。概括说来 ,新约对死亡的看法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含义 :灵性的死、旧我的死及身体的死。本文主要探讨了后两个方面的意义 ,认为正是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新约死亡观的主要特征。首先 ,人可以活着经历自己 (旧我 )的死 ;如果从生存论层面来解释其末世论的意义的话 ,那么这种自我认同的转换正表明了旧我之死的深刻含义。其次 ,身体的死如果意味着人在此世之存在的结束的话 ,新约并没有将其看作是人之生命及其身体的结束。死亡乃意味着是个人生命或身体存在形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英国小说大师劳伦斯创作的<菊花的幽香>和中国著名小说家郁达夫创作的<薄奠>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分别以象征和写实的笔法描写了一个以男主人公的死亡为结局的家庭悲剧,并对各自社会的罪恶进行了揭露,因而具有进步意义,成为中英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的报应论和预防论做了一定深度的理性思辩和批判,试图追求正义与效益两大法律价值在刑罚适用中的最大体现.在正义与效益两者相矛盾的时候,当优先考虑正义这一法律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