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59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61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1834篇
社会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乡村治理中乡规民约面临德治退化、自治弱化及法治虚化等现实困境。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精英群体,在增强乡规民约的现代性、厚植乡规民约的乡土性及强化乡规民约的权威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是重塑乡规民约的有益主体选择。实现新乡贤在重塑乡规民约中的时代价值,需要强化乡贤文化的敦风化俗功能、构建乡贤群体的风险防范机制及发挥乡贤组织的协商共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霍布斯死后发表的著作《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中,霍布斯站在哲学家的立场与以柯克爵士为代表的普通法学家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在他们的交锋中有关法律来源的问题无疑是全书的重心。法律来源于对正义的追求和捍卫,这是两者共同认可并遵循的,但是柯克认为,正义应该服从亚里士多德的定义,即正义就是“给每个人属于他自己的一份”,而霍布斯则批判柯克的正义观趋于抽象,容易导致实际上的不正义;针对法律最高权威来源问题,柯克认为法律最高权威来源于法学者,而霍布斯则认为国王才是最高法律权威;关于习俗是否具有等同于法律的效力,柯克本人持肯定态度,霍布斯则持否定意见。  相似文献   
3.
民歌作为劳动人民最直接、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方式之一,其内在的传承机制是它能穿越历史传承至今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当下仍然存活在五河区域的五河民歌的实地考察,及对具有代表性的五河民歌的本体分析,试图找到五河民歌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4.
袁水拍在20世纪40年代以笔名“马凡陀”发表了不少“山歌”作品,其预设读者是与他一同生活于重庆、上海或多或少接触着同样的都市新闻的市民们。这些具有讽刺意味的作品,既合乎一般市民们置身于社会不公现象时的发泄牢骚的心理,又使他们收获消遣娱乐的发笑机会,它们一方面能吸引市民读者和扩大读者群,另一方面又能锻炼乃至提升读者的社会批判意识。袁水拍在40年代集中而持续地利用歌谣形式进行“山歌”创作,既因其立足于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态度,也基于其曾用各种形式处理都市讽刺经验的诗歌尝试。相较而言,歌谣形式比自由形式能更亲和地表达讽刺意味,而且“山歌”写作也融入了袁水拍在形式层面讽刺都市的考虑。袁水拍虽采用歌谣形式,但他的“山歌”写作是在进行新诗实验。与其强调袁水拍的“山歌”写作是为新诗大众化道路增添了有效实践的说服力,不如强调他基于对具体历史经验的感受和判断,选择了一条适合于更容易和更高效地处理这些经验的艺术加工道路。袁水拍的“山歌”的成功,是都市经验、讽刺意味和歌谣形式相合适的结果,各种形式的新诗实验想获得成功,都需要根植于合适的具体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是该民族创造并传承的口头文学作品,包括传奇故事、生活故事、爱情故事、动植物故事、官民故事等;这些故事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反映白马藏族社会生活以及白马民众理想愿望,在艺术上具有形象塑造区域化、纪实与幻想兼容化、情节结构程式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语言运用本族化等特点,堪称中国文学和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块奇珍。  相似文献   
6.
从《诗经》到现在的《中国民歌集成》都真实地反映了许多历史故事、人物及人民的生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风格及丰富的内容,了解和学习民歌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形式和风格,更重要的是深含在其中的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一种不屈、乐观和奋发自信的民族精神,了解和学习民歌是陶冶情操,加深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间口头流传的神奇幻想故事同原始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 ,素为中外学人所关注。本文作为“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传承研究”这个重大课题的一个侧面 ,对此做出了较有新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在甘、青、宁和新疆地区 ,在民间婚礼中 ,曾经活跃着三种婚俗性的民间舞蹈表演。然而 ,随着历史的推进 ,也出现了舞蹈历史兴衰的现象。本文以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的婚礼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 ,在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试图分析《堆依奥依纳》、《宴席舞》、《纳孜尔库姆》这三种婚俗舞蹈各自兴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晓彭 《西北民族研究》2018,(1):178-182,140
张澍是清代竹枝词发展史上重要的作家,也是唯一一位既创作西南竹枝词,又创作西北竹枝词的诗人。他以西北人的眼光来审视西北,对西北地区的文化习俗进行了历史性扫描,勾画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民俗画面,涵盖了山川风物、民间文学、饮食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多个领域,反映了西北少数民族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形成一幅包罗万象的清代西北民族风情画卷,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西北地区独特的地域精神和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思想史、民族史和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原地区,一些回汉村庄结成数百年不渝、情同手足的友好关系,民间称之为"社亲".仁义、感恩、重诺、守信等传统美德是这种关系的道德基础,仪式化的情谊交流方式以及平等、宽容、相互尊重的文化理念是这种关系的保证.回汉村庄的这种情谊扎根在传统社会文化的土壤中,具有不可忽略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