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是公正 :一方面 ,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 ,这是“完全平等”的公正原则 ;另一方面 ,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 ,也就是说 ,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不平等的比例应该完全平等 ,这是“比例平等”的公正原则。但是 ,公正不是以德治国的最完美原则 ;最完美的原则乃是人道 ,因为人道的根本原则———自由———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 :个人越自由 ,他的个性发挥得便越充分 ,他的创造潜能便越能得到实现 ,他的自我实现的程度便越高 ,因而社会便越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价值重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重估一切价值的尺度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学界一直缺乏必要的认识,因而导致了对新文化运动阐释的许多混乱。其实,五四新文化先驱者们的实践早已证明: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也是重估一切价值的最高价值尺度。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用以比较和判断东西方文明优劣的价值标准不是别的,是个人的独立、自由和权利。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态度,因此也决定了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性质。正因为这样,新文化运动才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In March 2014, at the height of the popularity of the hook-up application Tinder, The Guardian published the “Seven Shades of Cliché” of user profiles claiming that Humanitarians of Tinder are the “creepiest ticket yet to laidsville.” Humanitarians of Tinder are Tinder users (a hook-up application) who have selected to present images of themselves in humanitarian or volunteer settings outside of the West (or Global North, developed world). With a Tumblr devoted to this subgroup of Tinder users, and mainstream media outlets including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Atlantic, The Huffington Post, Yahoo News, and the feminist blog Jezebel following this story, Humanitarians of Tinder evoke dialogue about the intersections of sexiness and racialized benevolence. This article takes seriously Humanitarians of Tinder to think through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social media hook-ups, racial affect, feminist studies humanitarianism, and racisms in development. It asks: why do people use humanitarian photos to generate hook-ups on social media? How does holding an African baby make someone “hot”?  相似文献   
4.
赫斯和马克思是生长在同一个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有着相近思想兴趣的两个人,因为都有着对当时社会中人类苦难的特别关注与极度怜悯,而有了寻找苦难根源及寻求改变当时人类苦难之良方的志向,他们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可以说"人道问题意识"是他们心头共同的用一生的行动探寻和思索的问题意识。如果再追问他们是如何探寻"人道问题"的,则发现他们一直在试图克服"受苦者的目光",即试图解决人的个体存在与类存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and postcolonial disasters as represented in literature. After the 1990s expansion of humanitarian organizations, a wide array of NGO-related literature emerges, including depictions of aid workers in fiction as well as humanitarian-authored narratives. While these texts contain a capacity for self-critique typically lacking in transnational NGO campaign materials, they remain mired in a ‘bureaucratic imagination’, sequestered from supposed beneficiaries. Alongside this literary development is an increasing pressure on postcolonial fiction to align with narrowly defined NGO missions, or what might be called an ‘NGO-ization of postcolonial narrative’. This essay interprets Indra Sinha’s Animal’s People as a vociferous refutation of such humanitarian pressure. Sinha stag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baltern survivor and humanitarian benefactor not in terms of heroic salvation or radical rejection but as a conditional and negotiated solidarity. Disaster thus creates an opportunity to reimagine the subaltern-humanitarian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6.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是在中国农村和城市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深层动因是允许个人功利的追求。这一背景也深刻影响到了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向就是医院的市场化。市场化使得医院几乎成为单纯商业化运作的事业,因而市场正义成为医疗公正的取向。这是医疗改革失败的深层精神原因。走出这一困境就必须加大政府投入,使得医院从市场正义回归社会公平的正义;并在克服商业化倾向的同时,还需要有人道主义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其中的共产主义理论的分析,就共产主义的特征、科学内核以及存在的争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面地展示了共产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三十年代左翼作家柔石的代表作品《二月》,通过萧涧秋芙蓉镇之行的失败历程,从三个方面揭示出现实主义内涵:1.深刻地批判了二十年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思想。2.批判了二十年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逃避现实的动摇性。3.指出反封建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研究中,作者不厌其烦地申明,马克思的哲学学说不是"唯物主义"哲学,而是一种"新人本主义"哲学,是马克思自谓的"实践的人道主义"或"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时下,作者仍坚持这一观点,并进一步内化为其"以人为本"的"国际人道主义"哲学观.作者还对同仁的批评作了回复.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因采用了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复归的外在表述方式而留下了人道主义的残痕,但由于马克思当时基本实现了向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立场的转变,所以在<手稿>中运用了新的研究方法,这使<手稿>具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理论结构.本文将通过对人道主义和<手稿>内容的具体分析来确证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