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电子提单的流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提单流通性的实现机制有两个,其一系基于有关电子提单的立法,通过立法直接承认电子提单在法律性质上是提单。其二则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协议,这种协议通常约定采用让与机制间接地实现电子提单的流通性。两个机制中,第一种机制遇到了严峻挑战,因为传统提单流通性的实现与其使用的媒介———纸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进行语言选择来阐释源发语文化的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目的语语言任何一个层面上,它包括语言形式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之所以能够对目的语语言作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目的语与源发语同样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翻译中的语境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目的语语言阐释源语文化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境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在顺应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使自己的翻译行为及思维运作顺应于源发语与目的语双方的认知环境,只有这样,他的译文选择才能确保不同文化之间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刑事和解的语境下,当事人的主体性具有协商性和公平性内涵。而当事人在刑事和解中就损害赔偿进行的协商也必须体现协商性和公平性,即必须体现当事人之间自主的利益安排,并实现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兼顾。对此,有关精神损害赔偿、损害抵偿以及替代赔偿等民事责任规则或履行方式需要得到充分的适用。从规则运行的整体效果出发,有必要建立一套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协商并保障被害人可以获得合理赔偿的理性的损害赔偿规则。  相似文献   
4.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提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是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用该理论重新审视翻译过程及其本质,认为翻译实质上是变异、商讨、顺应并据此作出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下的翻译过程是基于这三个语言特性相互协作共同持续于话语产生、理解与转换的动态阐释过程。  相似文献   
5.
祈使句表达命令、要求、请求和劝告等意义。在广告语言中使用祈使句是一种威胁广告受众消极面子的行为,但是在广告中祈使句却大量存在。从语言的商讨性角度来讨论广告者选择祈使句式的语用原则和策略,指出广告者灵活运用听者礼貌模型和一定的用法策略,是广告祈使句在广告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