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完全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41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156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75篇 |
2007年 | 208篇 |
2006年 | 205篇 |
2005年 | 202篇 |
2004年 | 196篇 |
2003年 | 182篇 |
2002年 | 139篇 |
2001年 | 116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潜女性话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可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丁玲延安时期小说创作的女性性别话语的构成形态及其深层寓意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丁玲这一时期作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作者将性别分析置于社会政治思考的框架之中,进而对女性的生存境况作了一次深人的体察。 相似文献
3.
试论当代日本女性文学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宗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39-14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多元化发展态势,这一时期的女作家们注重自我生命意识,张扬女性主体精神,以清醒、审慎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细腻的感性探求人生的价值, 表述女性的生命体验.在当代各种文学思潮交汇之中紧密与时代相契合,其文本在私小说、语言表述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反叛色彩和创新特质,包含了浓厚的文化意蕴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的儿童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卫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34-139
在历史追溯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小说中的“儿童问题”。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中的“儿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存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将引出—个叙述学意义上的“人物—小说儿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谴责小说"看文学研究的亟待突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联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4):138-141
"谴责小说"概念在获得它特有的含义、被用于指称晚清社会讽刺小说之后,也渐渐获得一种整体性质,几乎成为晚清小说的代称.而实际上,这个概念难以承担对晚清小说的整体指称,时代赋予了鲁迅、胡适那一代新文化人创造新文化和新文学的使命,也决定了"谴责小说"一类概念的历史暂定性.五四对传统形式文学的批评,目的是创造新形式,并不负责为将来的批评提供固定的结论.因此,超越前人和历史,是当今文学研究能否有实质进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再谈金庸小说与文学革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家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1):5-10
文章运用诸多文学史史料,从对传统武侠观念的改造,对传统创作方法的革新,文化含量和艺术借鉴方面,说明金庸小说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并辨析了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7.
宝贝兵器与明清小说人物形象塑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卫英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47-55
真正使孙悟空从内在精神气质上发生本质变化的,是失去金箍棒这宝贝兵器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与痛楚反思。九齿钉耙则淡化了猪八戒形象的宗教意味而强化了其世俗性。不同的宗教谱系之下往往隶属有各各不同的宝贝兵器,道教有葫芦、七星宝剑、符箓等。佛教人物则多用钵盂、禅杖等。这与其教派活动的习俗传统有关。“女子上阵多邪术暗器”是常见警句。女将往往暗藏着神奇的宝贝兵器,以弥补性别劣势。女将的神仙师傅往往为其关键之时的救兵。女将兵器往往与女性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工具有关。 相似文献
8.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红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1):68-71
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都以婚恋生活为题材,婚恋视角是其创作的基本视角。借助这一视角张爱玲表达了她对婚恋、亲情、人性等诸多问题极具个性的思考,其小说的主要思想价值也正体现在这种思考之中。基于对张爱玲小说思想价值的关注,本文从经济对婚恋的制约,心理因素与婚恋的关系,以及偶然事件亦即未可知的命运对婚恋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张爱玲小说中体现出的婚恋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苏童小说女性悲剧命运的依附意识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晶晶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54-58
对女性悲剧性的命运,苏童注重从女性自身的问题中探寻根源。人身依附意识是女性悲剧命运根源的突出表现。自轻自贱是女性依附男人的主观潜意识表征;女性间的自相残害是依附意识的曲折和激烈的反映。依附男人的实质是对金钱的依附,女性经济自立才能人格独立;文化视野的局限也是女性走不出依附男人怪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历史小说三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振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117-125
本文论说三个问题:其一,历史小说应是以作者记忆前时代的真实历史人事为骨干题材的拟实小说,其外延排除各种表意之作和再生小说;能作此区分,才能避免对历史小说的跨元批评。其二,新时期历史小说在创作方法上大都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及拟实性浪漫主义,这不是作者的文学观念守旧,而是历史小说品格使然;现实主义,或与浪漫主义结合,为历史小说创作展开永无止境的艺术空间。其三,现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不是故事的河,而是生活的海,内容必须大量虚构,滥造历史的可能性因而大增,历史真实具有显著的"似是而非"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特别正视历史,熟悉历史,注重"似史"真实性,才可能写出既像历史又超越历史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