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老舍小说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考男性婚姻问题时,老舍在理性层面上认可无知无识的传统女性;但在深层爱情体验层面上他又深入抒写男性在传统婚姻中的无爱的痛苦。在思考男性如何对待女性世界的问题时,老舍一方面同情女性受男权伤害的生命苦难,并从善意的男性立场出发,充分抒写男性庇护美好女性的深情厚谊;但另一方面,他又从男性自我防御的立场出发,表达对女性主体性的恐惧与厌憎。老舍的性别意识,呈现出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观念相交织、男权立场与合理的男性立场相渗透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2.
英国小说家托尔斯·哈代不但对妇女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男权传统限定下的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超越了男权传统的女性角色对比,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独立自主的女性,充分体现出妇女所独有的女性意识。在小说《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巴丝谢芭在与男性的爱情、婚姻关系中努力追求实现自我存在和自我需求,对抗着男权传统对女性自我存在、自我需求、自我表达的干涉和压制。  相似文献   

3.
男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生存悲剧——《茶花女》女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女权,探索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的根源是男权制度文化传统和女性自身内化的双重结果.玛格丽特微弱的觉醒和反抗意识并未使自己的命运得到救赎,她的悲剧是男权文化背景下全体女性的共同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的性别意识包含对女性的否定,视女性为身体和精神有缺陷的性别,认同两性关系上的统治逻辑,且在剧中有女性内化为自我否定的因素;对女性的贬斥和赞誉在思想上同源于男权支配女性的意识;认同对女性身体施加的否定的文化意涵,张扬自然性别之外的文化性别状态,并导向对女性主体性的否定。莎氏这种性别意识承袭了西方的性政治传统,并经由戏剧文本呈现出性别统治的权力本质。  相似文献   

5.
"五四"的女性书写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体现了具有人之主体精神的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但由于"五四"社会改革运动的本质和趋向,女作家们的写作文本存在着明显的女性意识缺失一是传统男权意识的潜意识流露;二是女性对自我角色的放弃.内在匮乏与历史沉默使她们仍然禁锢在千年男权构筑的"幽灵塔"中,不可能真正实现对自己性别的书写.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社会性别批评入手,分析尤金·奥尼尔的晚期经典剧作<月照不幸人>中女性人物在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与建构中所做出的反应,说明在表现女性时,奥尼尔能够同情地再现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压抑、挫折以及她们破碎的痛苦心理,反映她们作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的苦难处境.  相似文献   

7.
契诃夫认为:女人是人,女人与男人有平等的尊严、平等的权力和平等的地位。契诃夫女性观的形成和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起初的对传统男权意识下被奴役和奴化的女性的同情和对践踏女性的社会现象的不满,发展到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的期待和呼唤,最终认识到独立、自由、斗争才是女性解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构型看施蛰存小说女性意识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施蛰存小说女性构型的变迁,可见施氏小说的女性意识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的嬗变:对初恋情人梦幻式依念,对妖妇魔女的厌恶漠视,对受压抑苦闷的女性寄予同情,显现了作家由维护男权到倡导人性、由传统到现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由于文化观念和性别立场等方面的不同,男女作家在塑造都市女性形象时呈现出鲜明的性别意识,形成男权话语和女性意识下对都市女性形象的不同观照。男权话语下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在赎罪主题的言说、父亲形象的无形强权与文本细节的失衡等方面;女性意识下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在缺席的男性、渴望对话的书写与温情述说的立体感等方面。从文本得失看,保持精神自由及写作话语的超性别意识应成为今后塑造都市女性形象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女性主义文学家,乔治·艾略特的作品充分展现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命运。为了加深对当时的女性命运的了解,需要在深入研读其代表作品的基础上,就宗教神权和夫权思想影响下的男权社会女性的教育、职业等方面的命运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就女性抗争意识的觉醒和实现女性命运转变的途径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推动19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简·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是女作家写女性而又具有女性意识的文学。《简·爱》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部女性文学的范本,是女作家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女性整体命运的关怀,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首先,它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控诉了男性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其次,它塑造了追求自立平等,维护女性尊严的新型女性的形象,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抗争。最后,它把两性之爱升华为两性的心灵契合和精神交融,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对两性平等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脏话作为一种非正规的边缘性语言,在现代社会已经无所不在。大部分脏话具有浓厚的性意识指向,直接以男女性器官或性行为为对象,尤以女性为甚。脏话的性意识指向背后是复杂的男女两性社会权力、地位关系,也体现出两性性心理的差异、变化。分析脏话的性意识,不仅能展现一定的社会文化、社会关系、两性性心理,而且能剖析出脏话中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为禁止脏话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妇女解放的角度切入,试图以违背“男主女从”的性别角色意识,挑战“女子幽静淑娴”的角色定位,抗争“一夫多妻”制的男女不平三个方面,再论王熙凤———这位封建末世中不自觉地流露着妇女解放思想光辉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而又富有光彩的女性人物形象。而女性自主意识又总是透过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试图通过深入探讨这种意识的共性和个性,找到这种意识与人物命运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探寻到作家在创作中的某种倾向。  相似文献   

15.
运用社会学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在5个县对商业性性工作者的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发现性别不平等与艾滋病风险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选择性工作与传统的性别分工、性行为规范及贫困女性化等有密切关系;不安全性行为与男女的资源控制、权力不平等有必然联系;女性对性和艾滋病认知低下是高危险行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解读职场性骚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职场性骚扰话题愈演愈热,然而多数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直观的。论文从职场性骚扰的定义、特征、主体、客体、对象等方面对其进行界定,兼对“如何理解性骚扰中的‘性’”,“女性可否成为性骚扰主体”,“同性之间能否成立性骚扰”,“双性恋者可否成为性骚扰主体”等争议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7.
因男性对女性的长期权力统治,致使女性内在化了男性的意识形态,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男性统治的帮凶和走卒。美国著名女性主义者安德丽安·里奇用“强迫的异性爱”对此做了经典概括。毕飞宇小说《玉米》中的玉米便是这种典型:一方面男权意识已渗入她的意识深处,严重地并化和扭曲了她的性格,她是男权意识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她又自觉地接受男权意识,成为男权意识的帮凶和走卒。  相似文献   

18.
The invisibility of men and boys in scholarly discussions of the global sex trade was analyzed through a sample of 166 recent articles published in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Most failed to acknowledge the existence of male sex workers at all. When male sex workers were discussed, they were assigned considerably more agency than female sex workers, the chief danger ascribed to them was HIV rather than violence, and the question of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 was always addressed, whereas female sex workers were always assumed heterosexual.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world system theory, Orientalism, and heteronormativity.  相似文献   

19.
《废都》中的女性人物身上表现出一种复杂矛盾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们在与庄之蝶的性爱关系中追求女性补益策略丧失了主体性,另一方面她们又主动追求性爱、迎合男性欲望,这既显示出其革命性的一面,又显示出女性解放所陷入的尴尬境地,揭示出在市场经济下女性以身体叙事进行的革命由于失去现实的依托而陷入悖谬,最终成为男性叙事的虚构。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肇始于现代文化启蒙运动,但是启蒙思潮在从国外引入时被启蒙者进行了功利性的改造,从而导致了启蒙关系中的诸多不平等,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男性启蒙者由于潜在的男性中心意识造成了女性主体性的失落,具体体现为女性经验主体性的失落、女性思维主体性的失落、女性行为主体性的失落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