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554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投入中政府与农户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投入状况关系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农业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是否增加农业投入的问题上,政府与农户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关系。通过农业投入不足的现状考察,用博弈的方法阐释农业投入不足的原因,提出加大农业投入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沈阳市农户统计数据为基础,根据影响农户储蓄行为的因素,建立了沈阳市农户储蓄行为的计量模型;并对现今农村金融体制与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勃鲁盖尔一生以农民为描绘对象 ,故以“农民勃鲁盖尔”而知名 ,他是油画家、版画家 ,画师辈出的勃鲁盖尔家族奠基人。其画构图独特 ,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多数作品源于《圣经》和尼德兰谚语 ,以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人类进行讽刺和揭露 ;其作品在传统题材表层之下 ,既有表面意义 ,又有其深味。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主体层面上直接表现为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嬗变和转型。基于此背景,结合对某地区失地农民的120份调查问卷分析,从失地农民主体角度探讨他们对失地农民这一强制性身份的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工作和收入、城市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等3个因素最终影响着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其中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工作和收入、城市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对失地农民身份认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由大到小影响着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市民化不仅能加快城镇化进程,而且能有效地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当前,这一政策的实施遇到了一定困难。首先以政府和农民工为对策主体,建立了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静态与动态几种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一定政策环境下,政策和农民工之间的对策,并提出了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若干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将其收益矩阵进行了一般处理,使其结论更具普遍性。博弈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政府不宜采用大规模转化农民工为市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概略回顾 80年来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及其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 ,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值得吸取的教训 ,以期为当前进行的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一些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7.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途径在于:对现有的扶贫方式予以创新;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引导贫困人口主动参与扶贫活动。  相似文献   
8.
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权既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一项宪法权利。受社会生产相对落后以及原有二元社会制度的影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现状堪忧。社会保障立法缺失导致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缺失;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致使农民工无法享受相关权利。要使农民工实现社会保障权,必须从立法、行政以及国家履行积极义务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重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政府、市场和农民家庭的综合分析视角,考察了家庭农场兴起的过程,系统揭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重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实践及市场化条件下农业规模效益的增长,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两个重要外部动力。但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更是农民家庭借助政府和市场等外部条件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其家庭劳动力的配置方式,从而最大化家庭收入以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消费需求的结果。农民家庭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内在动力。家庭农场是农民家庭同政府和市场“互构”的结果,这也充分显示出了农民家庭经济组织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前景,形塑了我国小规模农业的独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6年在江苏省桃主要产区调研所获得的微观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不同生产组织模式下桃种植户的技术效率,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其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组织模式下桃农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农户+合作社(协会)”模式下桃农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农户+企业”模式次之,“农户+市场”模式最低,组织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要素投入配置,从而带来桃农技术效率的提高。在影响桃农技术效率的各主要因素中,种植规模、种植年限和受教育程度对不同模式下桃农技术效率有显著性影响,但影响方向和程度有所不同;家庭劳动力人口数和参加技术培训次数在“农户+合作社(协会)”模式下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