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4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342篇
理论方法论   123篇
综合类   1897篇
社会学   117篇
统计学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ggressive behavior in pet dogs is a serious problem for dog owners across the globe, with bite injuries representing a serious risk to both people and other dogs.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dogs represents a challenging and controversial issue. Although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raining methods are now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and humane technique to manage the risk of aggression, punishment‐based methods continue to be used. Unfortunately, there has been little scientific study into the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whether dog owners choose to use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echniques to manage aggression in their dogs. As such,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how best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dog owners to use these methods remains extremely limited. This article uses a survey methodology based on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PMT)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owner use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methods to manage aggressive behavior,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potential barriers and drivers of use.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provides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the potential role of wider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owner emotional state, social influence, and cognitive bias.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erceived efficacy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methods and the perceived ability of owners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technique are both key factors predicting future intentions and current reported use. Future interventions should focus on enhancing owner confidence in the effective use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echniques across multiple scenarios, as well as helping owners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al responses when they encounter challenging situations and setbacks.  相似文献   
2.
3.
政治冲突的功能理论是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对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研究非常少,所以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理论研究更为鲜见。本文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理论框架下,结合前人的相关论述,特别是重点围绕马克思与L·科塞的观点,对政治冲突的功能:负功能和正功能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和经济基础方面存在差异 ,导致电视新闻自由观念有本质的不同。通过对中美两国电视新闻自由观的比较和分析 ,认清资产阶级电视新闻自由的实质 ,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新闻自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在遗嘱继承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本文在追溯遗嘱自由原则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对意思自治原则在遗嘱继承中的体现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并就完善我国继承法对遗嘱自由原则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哲学中,自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长期以来遭到误解的概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只是把自由放到认识论中论述,忽略了马克思哲学自由观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和本体论(存在论)意蕴,因而也就不能把握住马克思自由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乾隆三十三年 ,纪昀因为“漏言”被谪贬至西域乌鲁木齐。与古代其他谪贬文人所不同的是 ,他并未完全沉浸于穷愁怨艾的情绪中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现实。他的《乌鲁木齐杂诗》及《阅微草堂笔记》多方面地展示了西域的风土人情。但两者在内容及视角上有所不同 ,《乌鲁木齐杂诗》以丰富见长 ,但多粉饰之意 ;《阅微草堂笔记》以深刻取胜 ,真实而颇见其洞察力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困境与心灵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生虎 《南都学坛》2002,22(2):98-103
庄子人生哲学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对构成生命困境的必然性因素 (“命”)的超越 ,达到个体生命心灵的绝对自由 (“逍遥”)。庄子将人生所面临的生死、时势、情欲等困境概括为一种必然性范畴———“命”。而作为“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庄子找到了三种超越生命困境、实现心灵自由的途径 :安命、齐物、体道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建构自己理论的过程中 ,对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社会契约论思想进行了批判。他的批驳主要体现在 3个方面 :反对社会契约论所采用的个人主义的理论前提 ,认为人本质上是社会性存在 ;揭示社会契约论所预设的个人自由的实质 ,认为这只是形式的自由 ,人的本质同人的存在处于尖锐对立之中 ;在研究方法上 ,认为在对社会 (包括对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 )进行的科学分析中 ,应坚持以经验为基础 ,而社会契约论者所采用的高度抽象的论证方式 ,因袭的是传统社会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论范式。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程度说,1930年代中国政治学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研究水平,涌现出一批优秀政治学家,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专著,并于1932年成立了中国政治学会。此种研究状态的持存自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空间。首先,社会自由促发民主革命的政治革命逻辑使任何当政者都不得不宣称政府的民主合法性;其次,教授治校和出版言论自由,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政治民主空间;最后,流动迁徙自由与相对优厚的教员薪俸,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社会自由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