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6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393篇
理论方法论   179篇
综合类   2246篇
社会学   225篇
统计学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ggressive behavior in pet dogs is a serious problem for dog owners across the globe, with bite injuries representing a serious risk to both people and other dogs.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dogs represents a challenging and controversial issue. Although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raining methods are now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and humane technique to manage the risk of aggression, punishment‐based methods continue to be used. Unfortunately, there has been little scientific study into the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whether dog owners choose to use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echniques to manage aggression in their dogs. As such,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how best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dog owners to use these methods remains extremely limited. This article uses a survey methodology based on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PMT)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owner use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methods to manage aggressive behavior,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potential barriers and drivers of use.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provides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the potential role of wider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owner emotional state, social influence, and cognitive bias.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erceived efficacy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methods and the perceived ability of owners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technique are both key factors predicting future intentions and current reported use. Future interventions should focus on enhancing owner confidence in the effective use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echniques across multiple scenarios, as well as helping owners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al responses when they encounter challenging situations and setbacks.  相似文献   
2.
3.
政治冲突的功能理论是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对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研究非常少,所以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理论研究更为鲜见。本文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理论框架下,结合前人的相关论述,特别是重点围绕马克思与L·科塞的观点,对政治冲突的功能:负功能和正功能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 in which Kohut's concept of Tragic Man functions as a response to criticisms of self psychology as proffering a partial, utopian, strife-denying the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After citing several representative critiques in this respect, I review the concept of Tragic Man as defined by Kohut, and then seek to deepen 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this concept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affects, empathy, and free association. A clinical vignette concludes the paper, through which some of these ideas find illustration.  相似文献   
5.
运用心理学移情原理消除师生的情感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语教学的成败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无论这些因素多么错综复杂 ,主要还是来自教和学两方面。教师和学生能否在教学中相互理解从而形成互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文章将着重讨论师生间营造互动关系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情感与移情  相似文献   
6.
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近期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提出开设心理健康课、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比较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心理学形成以来 ,西方主要流派的研究方法论在心理科学的发展中有其贡献和局限。通过客观、发展的观点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演化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 ,发现建构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论是极其必要的 ,而且更具有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乾隆三十三年 ,纪昀因为“漏言”被谪贬至西域乌鲁木齐。与古代其他谪贬文人所不同的是 ,他并未完全沉浸于穷愁怨艾的情绪中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现实。他的《乌鲁木齐杂诗》及《阅微草堂笔记》多方面地展示了西域的风土人情。但两者在内容及视角上有所不同 ,《乌鲁木齐杂诗》以丰富见长 ,但多粉饰之意 ;《阅微草堂笔记》以深刻取胜 ,真实而颇见其洞察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人的视觉在对事物的色彩、形式、形状、光和影等诸方面,所产生的心理艺术影响作了剖析。并论述了视觉心理在电影、绘画等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励人们更好地关注和创作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不公平心理始终是社会心理失衡反应的一个突出方面。伴随不同时期改革在内容、领域方面的不同 ,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各群体利益格局的变化 ,不公平心理反映在指向和强度上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不公平心理的指向反映了公众对改革内容、进程的要求和愿望 ,其强度则决定了社会为政府留置的改革心理空间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