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措施进行了浅析,指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会计人员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开放战略不仅推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外交关系的积极发展,而且对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事实表明,开放战略增进了两岸经济文化联系,增强了遏制"台独"势力的能力,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开放战略是一项造福两岸同胞,惠及世界人民的重大战略.因此,必须始终不渝推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扩大对台经济开放,拓宽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岸政治性沟通与合作,尝试两岸军事交流与合作,以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个人创造思维是作为创造个性的个人的,以其统一着主观世界的整体为根据,以其一系列优秀品质为保障,以创造欲望为动因,在其意志力的支持下,在特定心理状态背景下,发挥既有心理结构孕育了的创造力,在特定创造阈中,以创造目的为导引,运用一定思维方式,建构超越性新成果的人的创造思维;是创造者在一定遗传素质前提下,在长期勤奋严格的学习—修养—积累中,在一定宜于创造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在个人独特思维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并伴随着个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国家、乡镇政权、农民三方利益主体博弈的视角解析改革后乡村治理的内在演变逻辑。在村民自治的实施过程中 ,国家、乡镇政权和农民各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影响村民自治的进程。加强乡村治理是国家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出发点。在改革初期 ,国家对乡村治理的重点是通过初步导入村民自治制度填补公社制度解体后的“权力真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分税制改革后 ,乡镇政权的财政困难促使农民与乡镇政权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 ,国家为维护农村稳定而将乡村治理的重点转移到全方位实施村民自治上。村民自治的真正实施和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有待于国家关于农村财政制度和三方利益分配制度的完善 ,需要用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 ,采取大智慧解决当前的问题和困难 ,把三方整合到共同的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6.
郭云春  刘梅芳 《社会》2003,(2):31-3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撤社建乡和实施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的两大制度性安排,乡村治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大体上来说,对当前的乡村治理形成两种相左的观点。支持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社会出现了不同利益集团,中国农业已分为农村劳动者、农民工人等8个阶层。阶层分化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较大、干群关系紧张、城乡矛盾加剧等现象,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为了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必须加强专业化整合、政治制度整合、法律整合及价值整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